金融嫻談:地方債風險 勿掉以輕心

國家審計署日前公布,將對政府性債務進行審計。雖然這並非國務院首次對政府債進行審計,但卻是首次延伸至「五級審計」(即中央、省、市、縣、鄉鎮五級政府),旨在摸清全國地方債務詳情及其償付能力,反映中央高度重視債務風險。

地方債是指地方政府為興建基建、交通運輸、保障性住房、農田水利等建設,或提供教育、醫療等公益性服務,而籌借的債務,一般都是透過地方融資平台,向銀行借入資金,而地方政府是有責任償還債務的。地方債的整體規模及壞帳率一直較為模糊,有指債務金額已超過10萬億元人民幣,為GDP之五分之一,其中部分城市的負債偏高,如去年底,9個省會城市負債比率已超過100%,最高的達到189%。

賣地冚債 冧市大鑊

由於地方政府一直依靠基建收益、賣地收入,及「債冚債」來償還債務,其中基建投資回報平平,依賴度不高,故賣地收入才是最主要資金來源,約佔四成左右。因此,一旦房地產市場崩潰,將嚴重打擊地方政府的還債能力。屆時地方政府惟有新債冚舊債,使債務危機加劇。據研究機構統計,今明兩年將會是地方債到期高峰,而審計署資料顯示,今年將有1.2萬億元(人民幣‧下同)的地方債到期,光大証券則指出,今年下半年約有1,270億元的地方融資平台債務到期,為上半年627億元的兩倍,規模是○○年以來最高,明年到期債務將進一步增加至2,088億元。

地方債務最令人憂慮之處,除會打擊經濟增長外,更會衝擊金融體系的穩定。審計署資料顯示,去年底36個地方政府債務餘額已接近3.85萬元,其中銀行貸款佔比高達78%,發行債券僅佔12%。中銀監主席尚福林早前透露,今年首季末,銀行的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貸款餘額為9.56萬億元。這意味着銀行是地方債務的最大債主,一旦出事,亦將成為最大苦主。

雖然目前有關貸款的不良貸款率只有0.14%,且大部分以土地或基建項目等資產作為抵押,但倘若房地產市場轉差,土地等資產價格將會跌價,而地方政府的還債能力亦會惡化,無可避免地導致銀行的壞帳率上升,令盈利受壓。現階段地方債對內銀的影響仍處於可控水平,但有關風險卻不能掉以輕心。

新鴻基金融高級分析員 李惠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