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財奴:港交所的今生未來

周一文章,嫌目前投資市場狠不了,隨時硬生生把參與者悶死,情願它快點來個大升大跌式的了斷。想不到,周二港股便勢兇夾狠的升近500點。昨日開市輕度調整後,收市又倒升53點。文章亦有說酒友「術數高人」最狠,竟然夠膽一再叫我要在七月底前把握機會入市,還給我多個提議,另一穩健地捕捉大市未來升幅的選擇,那就是港交所(00388)。

他跟我說這話,應該是上周之前一到兩日,不旋踵,歐資大行法巴卻下調港交所評級至「減持」,目標價下調至97.11元。單純從其預期市盈率高達29倍衡量,即使它在香港股票市場交易有近乎壟斷的地位,亦屬無可厚非。但事實是,上周五收市價是119.9元,而昨日收市卻已升至122.6元。

盈利停滯不前,固然是因為港股成交低迷,以及上市新股數目及集資金額大幅減少。另外,收購倫敦金屬交易所(LME)的商譽攤消、利息支出、整合成本和新加投資,亦是另一系列的原因。

不過,像我之前評論是項收購時一樣,我仍然認為港交所做得非常正確,甚至乎愈來愈覺得雖然整合任務艱鉅,但是發展商品期貨交易平台的大方向,絕對是順應時勢之舉。

投行商品市場搵食

單純看港股今年成交金額,一季比一季差,升跌市成交金額都只有500億元左右,牛皮橫行市更跌至不足400億元,絕對是慘不忍睹。不過,這正正間接印證了港交所毫無退路,絕對要開拓港股以外的業務,而商品期貨似乎真的是大鱷們喜歡的出路。

此話何解?全靠美國啤酒業巨人Miller Coors出面,才知道一線國際投行,如何執意要在商品期貨布局賺錢。理論上,自中國放慢投入基建和調控樓市之後,作為主要金屬材料的鋁,價格應該跌個不停才合道理。

然而,Miller Coors全球風險經理,日前在參議院作供時透露,投資銀行透過擁有一些與商品倉儲和物流相關的業務,刻意拖延鋁材實貨提取,人為地推高現貨和期貨鋁價圖利。類似手法,相信都有用在操控其他商品如石油、黃金和銅等期貨。

有調查估計,美國消費者透過購買類似Miller Coors用的鋁罐產品,在過去三年多付近50億美元的鋁價。現階段,美國聯儲局和國會銀行監督委員會,就考慮還是否讓銀行繼續經營借貸投資以外,非金融類的實體業務。想知道,投行們認為環球商品市場有多大茶飯?看看它們自身的持倉便可窺見一二。

截至第一季,高盛持實貨值近770億元(美元‧下同),大摩670億元,摩根大通近1,430億元。十家最大華爾街大行,去年在商品業務的收入近60億元。所以,股票可能是港交所的今生前世,但它的未來,應該是在商品。

申銀萬國聯席董事 鄭家華(作者為註冊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