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嫻談:「放水」預期恐表錯情

恒指連續多日於21,000至21,500點橫行整固,昨日終於「爆邊」,好友獲勝,在內銀股領漲下,大市最多急升超過500點,成功升越250天線阻力,成交亦見配合,有望向22,000點大關進發。

近日中央救市預期充斥大市,扭轉投資者的悲觀情緒。如日前人民銀行公布,六月份外匯佔款按月減少412億元人民幣,是今年以來首次錄得負增長。外匯佔款大幅下降本來不是好消息,因反映資金外流,加劇銀行體系的資金壓力,令流動性變得緊張,但投資者卻「自動」解讀為人民銀行有機會下調存款準備金率(RRR),以紓緩銀根緊張問題,所以追捧內銀股,帶動大市上升。

然而,憧憬無限好,終究要回歸現實。筆者認為,中央在穩增長、調結構、興改革的大方向,銀根既不會太鬆,亦不會太緊,貨幣政策要做到「中性偏穩健」,意味着降RRR或減息機會都不大。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早前提到,「要激活貨幣信貸存量來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其中一個含意是指不能再像以往一股腦兒擴大貨幣供應,而是要提高貨幣運行效率,如加速發展直接融資市場,推動資產證券化,以減少對銀行的依賴。降RRR或減息所釋放出的寬鬆意義太濃烈,除非下半年熱錢大規模撤出,否則相信不會輕易使用。因此,筆者估計,人行未來將維持中性貨幣政策不變,偏向透過公開市場操作來調節流動性,並對受扶持行業給予定向寬鬆(即針對性放水)的支持。

料谷經濟 財策有憧憬

雖然貨幣政策轉為寬鬆機會不高,但財政政策卻料可溫和增加,以達到經濟增長保7.5%的目標。自從總理李克強提出「經濟增長底線論」後,令市場對穩增長政策憧憬升溫。事實上,筆者上周已提出,內地經濟第三季下滑風險仍大,如中央袖手旁觀,增速降至7%或以下的機會不低。惟今年是習李新領導班子開局之年,如經濟增長不能完成年初訂下的7.5%目標,明年則需在人大會議上作出解釋,這是新領導層所不願見到的。如總理李克強所言,力保7.5%的目標是政治問題,即使處於改革期間亦不能放棄。因此,筆者估計中央於第三季出招穩經濟的機會相當大,但措施力度料只屬溫和,並且與「調結構」與「興改革」互相配合。

筆者料穩增長政策中「新型城鎮化」、「環保節能、新能源」及「擴大內需」將為不可或缺的一環,重申看好受惠行業,包括建築、內房、家電、環保、水務、新能源、訊息消費等。

新鴻基金融高級分析員 李惠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