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愈多經濟愈旺?

增加法定假期向來是打工仔的願望,不過做老闆最擔心的莫過於員工放假期間生產力下降,生意可能受到影響。從宏觀的角度看,國家整體生產力觸及經濟命脈,到底國民的上班日數與經濟效益是否相輔相成?

本港法定年假遜歐盟

經濟策略研究中心(CEPR)研究顯示,美國是調查中唯一不設法定有薪假期管制的已發展國家,而歐盟成員國人民每年則最少可享四周有薪假。額外的休息時間究竟會拖累國運,還是拉動國內生產總值(GDP)?

打工仔放完長假,叉電後復工表現往往較平日爽手。本港勞動人口每年有薪年假一般7至14天,加上12天法定假期(一三年),換句話說法定年假約19至26日,不及歐盟國家每年最少四周有薪假,而本港去年的人均GDP為36,660美元,失業率為3.5%(今年二至四月),均較大部分歐盟國家理想。在法定假期中,大部分是來自中國傳統節日,農曆新年、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翌日及重陽節已佔七日,僱主可自行選擇冬至或聖誕節為假期。

假多國家庫房負擔重

交銀香港環球金融市場部經濟及策略師何文俊指,消費是GDP的其中一個成分,同意勞動人口在假日時消費,可促進經濟,以港為例,如行街、飲茶可推動增長,不過生產量同時下降,上述因素會拉上補下,故有薪假與GDP關聯性未見明顯;另一例子是員工放假前往往會加班,彌補放假時的生產缺口,但初復工時更或因「上班焦慮症」拖累表現。

問及減少上班日能否帶動兼職需求,他認為企業在員工放有薪假時是乾畀人工,如再聘請兼職會帶來雙重成本,因此老闆反而會多在生產過程中作出調配以維持營運。

事實上,國家在提供有薪假期的福利時,往往有保險及退休保障等作配合,變相加重庫房負擔,調查中硬性規定有薪假不少於30日的八個國家,有一半政府開支超過GDP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