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 Views:手機出賣你

美國中情局前僱員斯諾登爆料事件,令大家驚覺對互聯網私隱的關注。雖然互聯網公司未至於經常向政府提供用戶資料那麼嚴重,但也表明是有能力收集我們的私隱,同時亦可以猜出他們在用私隱賺錢。近年網上精準廣告流行,就是來自用戶上網產生的行為習慣。智能手機內置定位功能,更令廣告商「了解」我們。地理位置服務正在改變流動產業遊戲規則。

目前全球有近8億部智能手機內置GPS定位功能,地理位置數據開始滲透整個流動世界,從天氣App到旅遊App,當然還有廣告。

商家覬覦定位廣告

商戶、廣告代理對定位流動廣告,其實十分感興趣。若用戶在商店的兩、三公里範圍內,相關的流動廣告更能引起關注。據不少流動廣告平台稱,加入定位功能的廣告,今年增長見三位數字。

定位功能又點少得打卡,但其實已不只打卡那麼簡單。facebook、Google+、Instagram、Groupon、Twitter等無數熱門應用程式,都提供類似打卡的簽到功能,每當用戶打卡,便會根據地理位置推送附近優惠和其他服務,吸引更多消費。

流動搜尋造就O2O

若將流動搜尋和定位結合,更強調本地流動消費者。有統計數據指出,三分之一的流動搜尋有本地化趨勢,超過九成智能手機用戶搜尋本地訊息。另有Google調查發現,近八成受訪者利用流動搜尋查找商店位置和營業時間,六成更會用到一按通話直接聯網商戶。流動搜尋出賣用戶位置,實現O2O(Online to Offline)。

聽上去好像很可怕,每人手上的智能手機正在「出賣」大家位置,但又毋須過分恐懼。艾雲有朋友在內地從事網絡數據分析,據他所講,只會收集不記名的數據,然後分析趨勢,了解大多數人的習慣,遇上類似情況才向用戶展示相關廣告。數據量和類別愈多,分析愈準確。換句話說,目前分析技術並不是「估中」你的需要,只是你在做其他人都做的事。

再者,體驗過流動搜尋和定位服務的方便,相信無太多人會選擇,寧可保私隱而不使用。

艾雲

在財經界打滾多年後,毅然投身資訊科技行業,成為i世代,絕非為趕潮流,而是深信資訊科技對經濟帶來革命性改變,對行業動態、新產品及技術趨勢特別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