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補價吹出居屋大泡沫

俗稱「白居二」的白表免補地價購買二手居屋計劃的五千個名額,首批二千五百個在過去幾天開始入市,雖然已知的成交數宗佔整體比例仍很小,做價卻絕不落後,如以免補地價的折扣率推算,個別居屋屋苑的做價,比私人住宅樓價有過之而無不及。政府財金官員不久前才警告,本港私人住宅樓市有泡沫風險。言猶在耳,剛出籠的白居二,恐怕正為居屋市場吹出更大的泡沫。

如何判斷居屋市場的泡沫有多大?可從兩方面入手。首先,看看最新成交的免補地價居屋做價,用簡單方法按照個別屋苑的免補地價折扣率,便可粗略推斷出相應的市值是多少。以將軍澳一個居屋為例,實用呎價六千四百多元,推算市值呎價已超過一萬元,位於油塘及慈雲山的居屋,情況大同小異。至於位處新界馬鞍山的居屋,按平均折扣率推算的實用呎價市值亦已過萬元,而天水圍居屋的呎價市值也接近七千元。

從中不難發現個別居屋做價睇齊甚至超過同區一些私人住宅,是泡沫化的佐證。道理很簡單,居屋的設施一般較簡單,轉售也有限制,市值相對私人住宅應有折讓,現時反而超前。當然,白居二買家可享受免補地價的折扣,只需付較低價錢,不是仍划算嗎?這實際是擾亂視聽的幻象,如按合理折讓再加折扣率,便未必是現在的價位,貴了就是貴了,差異是泡沫化所致。

第二個用來判斷泡沫化的指標,是供應遠低於需求,人為地把居屋做價搶高甚至脫離實際。在政府推出五千個白居二名額之前,免補地價的居屋第二市場只有公屋綠表買家,交投相對平穩,去年全年只得一千六百二十宗。當準買家數目比原來一下子大增三倍,會有甚麼後果?從基本供求定律可知,價格必定被即時推高很多。

政府構思白居二時曾說過,這措施可增加市場流通量,把無力補地價而又想放售的居屋釋放出來,背後有否做調查研究來確定潛在供應量?如果是一廂情願斷估,便無可避免會把居屋搶貴又搶貴。就算真的多了業主放盤,他們亦深明供不應求的道理,開價必定隨市價愈叫愈高,買家除非放棄,否則一追再追,無形中把泡沫愈吹愈大。

若然本港樓市已陷於泡沫狀態,由白居二吹出來的泡沫將更危險,一旦泡沫無以為繼,殺傷力更大,因為白居二買家比私樓業主多一重流通性風險。政府官員曾說,白表免補地價買二手居屋是權宜之計,換言之將來會否有第二、第三次,是未知數,萬一後無來者,購買力便打回原形,不但難再搶貴,流通性大減下要脫手也困難。居屋市場泡沫化不應歸咎買家,因為買間屋容身是基本需求,根本別無選擇,要怪就怪政府的房屋政策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