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歲不代表一定要將強積金的錢完全提取,年紀大的,投資也可視乎個人情況愈加進取。」坊間很多投資專家都建議,強積金要隨年齡而改變投資取向,不過,永明金融退休金及團體保險高級副總裁陸季嬋(Belinda)表示,強積金只是她個人退休投資的三分之一,若然有其他資產「打底」,就算距離退休之期不遠,積金組合亦不妨進取一點。
不少專家都建議,年輕可進取投資;臨近退休,就不宜承受太多風險,是為強積金投資的金科玉律。不過,在強積金受託人機構工作的Belinda認為,就算臨近退休,都可以選擇較為進取投資的強積金,但先要衡量強積金佔自己所有可投資資產(Investable Asset)的比例。
她稱:「強積金只是佔我所有可投資資產的三分之一,另外還有樓及股票,跟不少香港人一樣,不過股樓的投資策略是逢低買進,而強積金則是一種長期投資,投資策略自然會不同。」
Belinda表示,在強積金面世之前,公司已有為員工提供職業退休計劃(ORSO),在強積金於二○○○年成立後,就將ORSO的供款轉至積金計劃之內。
她稱:「年輕時,我的投資組合較保守,六成股票、四成放在債券,但後來我發覺,其實當我仍有其他更靈活的資產例如其他基金、藍籌股的投資,為何強積金不可以再投資多一點股票?」她又認為,現代人的人均壽命愈來愈長,就算在65歲退休,仍可能有二十多年時間,即使65歲可以拿取積金戶口的供款,但不代表是「死線」,就算退休之期過後,仍可將資金繼續增值。
目前,在她的積金組合內,有高達八成資產投資大中華市場股票,其餘兩成則投資環球債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