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PMI縮經濟減速

最新公布的五月份滙豐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初值降至49.6,為7個月來首次跌穿50的榮枯分界線,再加深市場對中國經濟放緩的疑慮。雖今年一至四月份內地整體社會融資規模高達7.9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較去年同期增逾六成,惟有分析指,社會信貸的資金只流向高回報理財產品,未能有效刺激實體經濟。

內地製造業活動連續兩個月減速,五月滙豐中國製造業PMI初值降至49.6,遠低於50.4的市場平均預估值,也意味着中國製造業可能自去年十月份以來首次陷入萎縮局面。新訂單、積壓工作、採購數量等指標均轉向萎縮,其中新訂單指數從上月的51.2滑落到49.5,創去年九月以來最低水平。

資金湧樓市逐利堪憂

滙豐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認為,製造業活動五月趨冷,反映出內需放緩及外圍衝擊還在發酵,第二季度增長下行風險有所上升。他稱,要避免去年年中經濟放緩的情況在今年夏天重現,政策層面應加大支持力度以穩增長、促就業,目前通脹壓力仍溫和,幣策可相對保持寬鬆,前四個月逾7,000億元的財政盈餘及逾3萬億元的財政存款,都意味着財策加大穩增長力度的空間仍充裕。

瑞信董事總經理兼亞洲區首席經濟分析師陶冬指,在去年第四季度及今年一、二月份,市場曾認為中國經濟已企穩復甦,但近月來消費、民間投資等數據均有所下滑,PMI初值跌穿50,再印證該行對中國經濟「假起(復甦)」的判斷,惟其跌幅之大仍超出預料。他表示,民間投資未見起色,有相當大一部分的社會信貸資金,流入理財產品市場及樓市,追逐高收益回報,其背後反映的是結構性困擾,要救經濟,極需政府進行經濟結構性改革。

美銀美林對基金經理的最新月度調查顯示,中國經濟放緩及大宗商品價格重挫,可能取代歐債危機,成為全球投資者最大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