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央行露底急查

彭博社記者繼被揭擅自取得客戶使用終端機資料後,再爆出「洩密」問題。英國《金融時報》報道,逾一萬條經彭博社金融數據終端機發放的私人訊息被洩漏到互聯網,數以十計大型銀行與客戶之間的機密訊息可於網上「任睇」。

資料保密危機令金融機構以至包括本港金管局在內的全球央行恐慌,紛向彭博社追查事件進展。

美聯儲歐日央行表關注

金管局發言人昨指,該局已知悉事件,並會了解及跟進。據了解,與其他央行一樣,地位等同央行的金管局亦有安裝彭博資訊機,但會否透過彭博機與其他央行聯絡,消息指由於彭博社保安私隱出問題的相關訊息變化太快,金管局需時了解。

彭博社被投訴直至最近仍容許記者取得客戶終端機使用資料,如登入歷史、查閱證券紀錄等,美國聯儲局、歐央行、德國央行、日本央行和巴西央行不約而同指會就事件與彭博社聯絡,以確定上述舉措有否違反央行保密原則。

據悉,美國財政部和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亦正研究相關問題。儘管彭博社記者僅可有限度取得終端機使用資料,該公司並在收到高盛投訴後撤銷記者此權限,但事件不斷鬧大,彭博社新聞總編溫克勒周一發聲明道歉,承認這個錯誤是不可原諒的,堅稱這些重要資料受適當保護。

逾萬交易密訊意外上網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逾一萬條在○九和一○年其中兩天經彭博社金融數據終端機發送的私人訊息,被爆已洩漏到互聯網數年,可用Google搜索得到,其中一條○九年八月發送的訊息顯示,有大型銀行交易員向三位機構投資者客戶和資產管理機構指,已出售200萬美元荷蘭ING債券,每份56美元。

由於這些訊息包含巴克萊、花旗、德銀、高盛、滙豐和摩根士丹利等大行交易資料及機密細節,引發彭博社有機會從中得悉價格等敏感資料的疑慮。據報,彭博社一名前員工在處理過程中,意外把訊息洩漏到互聯網,經《金融時報》查詢後,被洩訊息已被移除。

投資界增闢資訊途徑

今次風波惹來多家央行憂慮不無道理,金融海嘯期間,全球央行曾數度聯手行動,包括○八年十月美國聯儲局、歐央行、英倫銀行及中國人民銀行等多家央行聯手減息,七大工業國(G7)亦曾聯手干預匯市,彭博社員工有機會透過央行終端機預先找到蛛絲馬迹,更嚴重的是,央行之間的訊息可能外洩。

香港投資者學會主席譚紹興稱,彭博事件值得關注,因有機會涉及內幕資料,如索羅斯炒黃金,用財經資訊供應機行動被相關機構得知,都可能成內幕資訊。他指,除財經媒體要自律,建議用家增加查找資料的渠道,如兩至三家資訊供應商,而非單靠彭博社。

有投行員工透露,內部合規(Compliance)部門會監控彭博機及電郵等通訊內容,業務相關用字一直小心處理,加上彭博社屬於第三方資訊供應商,更加不會在該平台上觸碰敏感資料,大多只會在彭博社網絡內和行家「吹水」,想知對方有否上班,看他們是否在線,公司沒因今次記者「偷窺」事件而發特別指引。

彭博洩密事件部分訊息內容

10,000條彭博機訊息涉及的環球投行包括巴克萊、花旗、德銀、高盛、滙控、野村、摩通及大摩

‧一家大行交易員向三位機構投資者客戶和資產管理機構表示,已出售200萬美元ING債券,每份56美元

‧一家大行交易員向經紀商披露該行一位客戶買入德國電訊債券的價格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