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媒:不會跟風寬鬆

歐洲、澳洲及南韓先後減息,加上美國及日本持續量寬,全球流動性氾濫,《人民日報》昨發表文章,指內地不但外有熱錢湧入壓力,更內有通脹預期隱憂,幣策是鬆不得,緊不得。鬆利於穩增長,防熱錢,但不利於控通脹,穩房價,促結構調整。緊則產生相反的效應,下一階段貨幣供應不會大開閘門,仍將堅持穩健。

熱錢湧內地套利差

《人民日報》的報道稱,全球貨幣普遍唱「寬」,外部過度流動性不斷湧向內地套取利差,推動人民幣持續升值,而另一方面,經濟下行壓力未減,經濟增長不確定因素增強,市場上開始發出降息的呼聲。文章引述專家表示,減息等寬鬆貨幣政策不利於內地經濟結構調整,也不利於穩定物價,在調控結構方面,財政政策比貨幣政策更有力,今年貨幣供應不會大開閘門。

《證券時報》日前亦發表評論文章,直指中國貨幣政策正面對多難格局,目前經濟弱復甦要求貨幣政策給予支持,不過放鬆貨幣政策又容易刺激房地產泡沫和推升通脹,「保增長」和「控通脹」兩個目標之間需要有所取捨,而跨境資金流動風險和人民幣升值壓力,也令人行再度面臨在匯率穩定和貨幣政策獨立之間作出抉擇的問題。

樓泡制約 幣策難鬆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也認為,貨幣政策正面對兩難,經濟增長的下行風險,以及債券市場監管風暴對地方融資平台的擴張限制,加大了貨幣政策朝着放鬆方向微調的壓力,但貨幣政策仍受到房地產泡沫的制約,料放鬆空間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