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 Views:打造港版「東大門」

日前一批製衣業人士組成「服裝發展委員會」,把有意回流返港的廠商組織起來,將深水埗打造成港版的「東大門」,不讓韓國的東大門專美。對於本港製衣業界有此行動,筆者十分支持,且相信以香港所擁有的條件,只要特區政府能盡力配合,營造環境,協助業界發展服裝批發產業,港版「東大門」之夢,不難實現。

有條件拓展專業批發

其實,香港有需要發展批發市場,這是工商界早些年已經向政府提出的建議。工商界普遍認為,香港根本很有條件發展批發市場,一是無外匯管制;二是貨品出入自由,沒增值稅;三是香港內外交通便利,物流暢通;四是香港工商法例較為完善;五是香港商譽良好。這些因素加起來,正好可作為貨品批發的最佳集散地。

多年來,香港的進出口貿易和零售業一路暢旺,但批發業一直局限於工商業界的自然組合,未有規模化發展,沒把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實在相當可惜。

因此,早在去年十一月,有商界團體已委託理工大學進行「創建香港的專業批發市場」研究計劃,探討本港製造業在現有運作、零售及批發基礎上,提升成為專業批發市場的可行性。有關的調研報告,估計短期內完成,內容除了分析一些專業批發市場的可行性外,還會預測市場的發展潛力和可能遇到的挑戰等,並提出建議供業界參考,希望有助業界發展。

調研的重點,以香港現時一些區域的特色來分類,初步認為有五類批發市場較有條件發展,分別為:深水埗服裝批發、紅磡珠寶批發、葵涌電子產品批發、觀塘禮品批發和黃竹坑家具批發。 當中,尤以深水埗長沙灣道一帶發展為服裝批發中心最有條件,因該區目前已是成衣批發集中地,具備有批發中心的雛形;而且服裝批發經營門檻較低,容易吸引中小企入行,可提供更多就業機會。

政府統計處數據顯示,本港的服裝及衣服配件整體出口,平均每月約為146.5億元。若批發市場成功發展起來,預計出口有兩成增幅,服裝業平均每月可增加逾29億元收入。

深水埗多廠廈有優勢

「提升和推廣香港的批發產業」是梁振英競選政綱的承諾之一。現時,製衣業界主動「埋班」,這種積極性難能可貴,特區政府應珍惜和善用,並與業界攜手,共同努力把深水埗變身為港版「東大門」,亦不妨將之視為推動香港批發產業的第一塊「試金石」。

批發市場要搞得「成行成市」才興旺,需要大量地方做貨品集散。據知,該「服裝發展委員會」曾與特區政府有關官員接觸,反映他們的計劃,當時有關官員表示支持,但講明千萬不要問政府「攞地」。幸好,深水埗在這方面剛好有其優勝之處,就是區內已有不少工廠大廈,政府只要在「活化工廈政策」上真正做到拆牆鬆綁,讓工廈改建更具靈活性,將可成為批發市場的服裝生產和後勤基地,為發展港版「東大門」提供了寶貴的場地。

李秀恒 香港經貿商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