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擬擴大現行離岸基金的稅務豁免範圍,擴大至包括買賣於香港沒有物業或業務的海外非上市公司,希望吸引私募基金來港設點。剛剛收購HMV香港及新加坡業務的匯友資本(AID Partners Capital)首席合夥人胡景邵坦言,香港背靠內地這個大市場,若港府願意設立「主權基金」推動產業多元化發展,私募基金肯定「有得做」。
胡景邵指出,以其細看財政預算案文件後的理解,港府的「新概念」雖然屬於好意,但是定義仍然未清晰,到底是豁免在香港註冊私募基金(俗稱LP層面)、或註冊基金持有人(俗稱GP層面)的利得稅。
據了解,私募基金大多以「有限合夥人」制度運作,亦即基金盈利由基金單位持有人自行報稅及交稅。胡氏稱,理論上目前私募基金於LP層面的盈利,本就不屬於香港政府的課稅範圍,反而GP層面才須於香港徵稅,因此若財爺擬豁免的稅項是後者的稅項,才會真正能刺激更多私募基金來港。
據政府資料顯示,截至一一年底,本港已是亞洲第二大的私募基金中心,規模僅次內地,共有約355個私募基金以香港為基地,所管理的資產總值約佔整個亞洲的18%,相當於逾680億美元。
胡景邵指出,作為私募基金管理者,能吸引其長駐的因素一般有三項,首要是可以投資項目的多寡,其次是資金來源是否充足,再者是人才是否足夠;而他亦坦承,香港目前三樣因素都頗缺乏,較為可取的是,背靠內地這個龐大市場。
他表示,其實本港有多個產業具備其獨特潛力,然而問題是缺乏起始資金;因此他對港府設立主權基金的「政策意向」極表贊同,首先港府擁有龐大的財政盈餘,而且亦需要在產業方面作突破,主權基金可謂是「一箭雙雕」。
新任特首梁振英上任以來曾經倡議,「政府應適度有為」,更曾暗示有意倣效新加坡及南韓,設立主權基金,增加主動直接投資項目或產業的可能性。
胡景邵稱,當主權基金慢慢發揮支撐行業發展的功能,為一些真正能夠商業化的創投項目提供起始資金後,吸引私募基金投資的「項目」就會增加;有吸引的項目,自然就會有一些私人資金願意投資;當有資金、有項目之後,流動性較強的「人才」,亦會隨即湧至,整個私募基金的產業亦會應運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