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嫻談:內銀前景非一帆風順

建設銀行(00939)及重慶農村商業銀行(03618)率先公布一二年業績。觀乎兩者業績皆優,派息亦高,該可吸引資金青睞,惜內銀業發展有變,令筆者不敢過分樂觀。筆者曾是內銀股的擁躉。惟自從去年前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表明,銀行獲利太容易,未來將打破銀行壟斷地位後,筆者便明白內銀股的前景不再是一帆風順。

中央積極推動金融改革,其中提出開拓銀行貸款以外的融資渠道,如發展債券市場、股票市場及資產證券化等,以提高直接融資佔社會融資總量比重,打破銀行壟斷企業資金來源的局面。事實上,非銀行融資佔社會融資總量由一一年的約37%增至42%,於今年1月更大升至51%(2月回落至32%,料受春節因素影響)。某程度上,這反映出銀行為規避監管對貸存比率及信貸額度限制,而將擴大使用資產負債表外融資渠道,加劇影子銀行的問題。

期限錯配變「龐氏騙局」

影子銀行是指那些有着部分銀行功能卻不受或較少受到監管的非銀行金融機構。中國影子銀行最大風險在於期限錯配,理財產品期限遠短於其背後所支持的貸款項目,一旦資金大規模撤出理財產品,將導致大量貸款頓失資金支持,從而造成流動性危機。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估算,中國影子銀行貸款總額佔GDP約40%,比重之高實不容忽視。而新任中國證監會主席肖鋼曾撰文指理財產品是採取「發新償舊」來滿足到期兌付,本質上是「龐氏騙局」。筆者預料,中央未來將加強監管,長遠雖利銀行控制風險,但短期難免會限制其盈利能力。

另外,中央加快推行利率市場化,如人行去年將存款利率的浮動上限和貸款利率浮動下限,分別調整至基準利率的1.1倍和0.7倍,亦損害了內銀的盈利能力。在利率市場化下,銀行將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爭存款、搶貸款,使未來存款利率升幅或大於貸款利率,導致淨息差收窄。

惟長線而言,利率改革料加快行業整合,一些依賴傳統的存貸業務、客戶資源較少及中間業務發展受限的中小型銀行的發展空間會被壓縮,最終或被大型銀行吞併。而除此之外,內銀亦同時面對來自地方政府及房地產貸款的風險。

當然,內銀股現時估值偏低,四大內銀一三年預測市盈率不足7倍,而預測股息率均超過5厘,令其投資吸引力仍在。惟投資內銀股的風險已增加,切勿再對內銀股前景過分樂觀。

新鴻基金融高級證券分析員 李惠嫻

筆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士;沒有持有上述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