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派各執一詞 收放無所適從

聯儲局開的放水派對,玩了好幾年,總有一天夠鐘散場,投資者對此不會有異議。不過,原來散場時間可能比預期早得多,難怪令市場大感失望。在剛公開的一月份議息會議紀錄中,雖然一眾決策官員對於應否及何時停止購買資產或所謂的QE,只做了初步討論而沒有任何決定,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就是無限期每個月用八百五十億美元購買債券,原來是有限期的,而且大限很快到。

究竟以甚麼標準決定何時停止放水?答案是沒有公開的明文準則。聯儲局在去年底議息時,破天荒引入兩個量化指標,分別是失業率低於百分之六點五及通脹率高於百分之二點五,但只是用來決定何時上調聯邦基金利率。至於以QE放水何時停止,一向的說法是等到就業及經濟顯著改善便收手。這種含糊說法經常被批評欠清晰,因為不同官員有不同想法,亦埋下聯儲局內「主放派」與「主收派」各說各話的伏線,現在更是勢均力敵。

一月份會議紀錄顯示,幾名「主放派」官員堅持購買資產行動要繼續下去,直至失業率顯著改善,並且要讓市場清楚知道超寬鬆政策會持續。他們還引用不少例子,警告提前收緊政策會損害經濟及就業。一般相信這些官員包括聯儲局主席伯南克及副主席耶倫,可惜以人數而言已失去絕對優勢。

因此,更重要和值得留意的,是影響力及人數均有增加的「主收派」言論。這一派官員中,最極端的是建議每個月討論購買資產規模,可隨時叫停;相對溫和的則認為在評估購買資產效益、成本及風險之後,無必要等到經濟顯著改善也可停手。這裏傳達了一個重要訊息,就是QE終結之日,不保證是經濟有喜之時,甚至可能相反,正是市場感到震撼的原因。

那麼震撼之處在哪裏?就是「主收派」更加看重聯儲局不停購買資產,令資產負債表不斷膨脹的後果,並非只睇經濟表現。會議紀錄中,便羅列了他們的擔憂,包括資產太多將來難於出售、損害金融穩定、影響金融市場運作等。當中,金融穩定及市場運作更是連帶相關,明示他們關注投資者過度亢奮及風險資產炒味太濃,與近期聯儲局一些內部研究,直指垃圾債券有泡沫味及風險直逼海嘯前,是一脈相承的,意味着資產泡沫是何時收水的考慮因素之一,揸重貨的投資者唔驚就假!

兩派壁壘分明,雖然各有理據,着眼點卻南轅北轍,恐怕會令外界更加無所適從,不知由誰作主。誰勝誰負,目前言之尚早,相信要待三月議息才有分曉。不過,市場應該最希望一向支持放水的伯南克能牢牢掌握話事權,最好能像加息時機一樣,以明確的經濟指標作為停止QE的準繩,否則便真的有排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