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屬資料庫集各國手形

「你的手並不像你國人的標準。」能自豪地說出這句話,正是因為昌利行對不同國籍人士的手有研究,並且建立了自己的資料庫。

昌利行手套行銷歐美等十多個國家,而每個國家不同性別的人的手形大小不一,為確保手套適合當地大部分人佩戴,昌利行擁有自家資料庫,為客戶提供專屬的手部標準。

Juliana笑言,曾有客戶試戴他們的手套,堅持說不合標準,她隨即反駁:「你的手並不像你國人的標準。」她說:「做手套是很細微的工作,從設計、選擇材料到縫製都必須一絲不苟,連客人沒有想到的,我們也會兼顧。」

內地南亞廠定位不同

為了讓手套適合更多人,昌利行建立一系列自家標準。為了讓手套車工更為精細,Juliana亦自有一套運用工人的辦法。

現時昌利行的手套主要由內地、柬埔寨、斯里蘭卡、印尼及孟加拉廠房的工人縫製。Juliana的經驗之談是,內地工人手巧心細,學習能力高,適合處理需要較繁複工序的手套款式;至於其他新興國家的工人,手藝雖有不及,卻能夠應付較大型的訂單。

「縫製手套的布料很細,彎位又多,車得太窄不舒服,太鬆又不夠貼服,很考工夫。能夠車製手套的工人,車製甚麼衣物皆能應付自如。」對外要面對世界各地的客戶,對內要掌握整個製作工序,看來要撐起這個億元手套王國,不得不由「細」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