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增闢土地 今次走對路

對於特首梁振英的第一份施政報告,平情而論是踏實和合乎競選口號中的「穩中求變」原則,是以筆者予以肯定。

不少論者指施政報告對一些關鍵議題未能清楚交代,這固然是事實,但諸如標準工時和全民退休金等議題,爭議的確十分大,小心一點研究才作決定,並不為過。始終梁振英在去年七月才上任,之後又要應付僭建和有關選舉是否有效的呈請,以及國教科抗爭等問題,耗用了不少時間。

住宅增供應遠勝徵稅

不過,梁振英在下一份施政報告或之前,必須明確交代政府的想法,屆時如仍以民意莫衷一是來迴避,便會令人覺得他缺乏主見和洞悉力。

施政報告對房屋問題着墨最多,其中大力發展公屋和居屋。公屋自一八年起的五年內,新建起碼十萬個單位;置安心計劃全面取消,騰出的地皮將改建居屋;計劃中的公屋適當地提高地積比率;36幅「GIC」地或政府用地合共27公頃地皮改建住宅;13幅本是綠化區,但植物都早已被清除的合共57公頃土地,改作房屋用途;60公頃原作工業用途的土地,同樣改劃作包括房屋等非工業用途。凡此種種都是較快增加房屋供應的治本之道,遠比額外印花稅(SSD)或買家印花稅(BSD)好得多,亦是踏實、針對核心問題的措施。

其實大家心中都明白,除盡快增加供應外,要協助港人首次置業,唯一能做的和較公平的方法,只能是讓未置業的居港人士,在購房時享受優先或優惠待遇。

因此,歧視居港外國人的BSD,以及一視同仁的SSD,或對外來長住人口不公、對三年內須賣樓的人士不公,並對地產經紀不公平。當然,筆者對政府取消這些不公平和損害市場操作的措施是不存幻想,但梁振英積極增加房屋供應是有目共睹,應予以肯定。

對於政府把「GIC」地改作住宅用途,肯定有人不同意。事實上,如果市民的確認為社區設施或政府設施有嚴重不足,卻強把「GIC」地改作住宅用途便未必合適。但是,如這些政府、機構及社區用地的迫切性,並不如市民對住宅用地的迫切性那麼高,改變用途作為短期應急措施,容後再尋找「GIC」地替補,並無不妥。

終於正視商用地短缺

施政報告也提到增加商業用地和設施,筆者非常認同,雖然覺得「政府會全面、創新、決斷地處理商業土地的供應短缺」略嫌空洞,但確實道出政府已認清商業土地供應出現短缺,並須正視的事實。

同樣,在扶貧安老助弱等方面,評論者亦可責難施政報告內容有欠周詳,但這份報告並不是交代政策細節的文件,最重要是道明施政方向。在這角度看,梁振英的第一份施政報告是合格的。

何濼生

香港大學經濟系學士、多倫多大學經濟學博士,專攻政策研究。研究範圍包括社會保障、教育、醫療、房屋、宏觀經濟、國際金融等。曾任職加拿大安大略省政府經濟部及安大略省經濟局,回港後在香港中文大學及嶺南大學先後任教,現為嶺大教授及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