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發局恐淪為吹水會

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銀行、股市、保險及資產管理等,均位居世界前列,一眾法定監管機構亦積極參與國際監管組織並擔當要角,可是從來沒有一個專職政府部門或機構,負起統領金融業發展的重任,相信正是這原因,促使特區政府成立金融發展局。可是,觀乎金發局的人事布局、組織架構及使命,令人擔心這個新設機構名不副實,淪為吹水場所。

金發局的角色和功能,看來與貿易發展局及旅遊發展局無太大差別,都是集合和反映業界意見供政府參考,並且組織業界到海外宣傳推廣,搵商機兼拉生意。當然,金融業公認是香港的支柱性產業之一,屬於經濟命脈,負責統籌金融發展,容易予人地位高人一等的感覺,實際上只是個無實權的諮詢機構,未來能否帶領香港成功捕捉金融商機、回應市場變化,仍未可知。

其實,金融只是一個籠統名稱,背後瓣數極多,銀行、證券、基金、保險等,均有本身的行業公會或團體,並且經常聯同行業監管機構及政府官員,到內地及海外交流。不過,這些組織只代表特定行業,監管機構亦一樣,較着本身的行業事務是很自然的事。因此,由一個地位超然的機構負責統籌,從更為宏觀的角度來思考香港金融業發展方向,未嘗無好處。

可是環顧金發局的職能及使命,在政策層面包括政策研究、與監管機構和行業團體探討發展機遇及掣肘;在執行層面包括與內地及海外機構溝通開拓新市場及新業務、與培訓機構等合作提升從業人員的知識水平、通過籌辦研討會等推廣香港的金融服務及金融中心功能等。不難看到,上述職能從宏觀到微觀,真是包羅萬有,究竟做得幾多?能做到幾具體?

目前金發局的成員只有二十二人,數目不多,來頭卻不少,全部都是金融界獨當一面的人物,資歷絕對不成問題。可是很多成員本身都在金融機構擔當要職,將來一些調研工作估計也是由這些機構協助,他們的意見少不免又是從本身的行業甚至機構出發,會否被質疑缺乏足夠代表性?如果不同行業之間的意見相左,可由誰擺平呢?都是肯定會面對的問題。

以往幾屆特區政府,也曾成立不少高層次諮詢組織,請來國際商界領袖出謀獻策,結果淪為吹水會,令人擔心金發局重蹈覆轍。其實,金融發展理應歸屬財政司及財庫局,或許是做得不好,才會另設機構。不過,以一個既無法定權力,又無資源的機構來領軍,業界參與屬純拍膊頭,能否推動政府部門及監管機構合作都成疑問,這樣能代表香港到世界各地開拓金融商機嗎?真的不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