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琪技:另類理財靠得住嗎?

最近幾年,理財產品掛鈎酒類、藝術品、普洱茶、鑽石等已經不是甚麼新鮮事,近期更有銀行推出掛鈎火腿的理財產品,又一次把消費者的目光聚集在另類理財產品上。相比於最初對另類理財產品的好奇,現在市場對另類理財產品更多的是持有懷疑的態度。

另類理財產品是否可靠?回顧以往的另類理財產品市場,收益水平有盈有虧,越是離奇的產品,長久收益的可能性越低,而掛鈎產品本身具有增值空間的,則在保本方面有着較為不錯的表現。銀行推出理財產品有時候也會考慮標新立異吸引眼球的效果。

現在的另類理財產品往往是投資標的實物在近期漲得比較多,銀行才會去考慮開發這類產品,以高收益的噱頭吸引投資者,但事實往往相反。如果投資目標的前期漲得比較多、市場炒得比較熱,理財產品發行的時候可能賣的情況比較好,但客戶很可能是高位接盤。

翻看各個銀行發布的另類理財產品說明書,不難發現大部分產品的目標客戶幾乎都是高淨值人群,特別是針對私人銀行客戶。私人銀行客戶對「高回報」的期望值不高,他們普遍認為,把錢放在銀行的最主要目的是確保資金安全,可分散投資風險。因此,私人銀行推出的低風險產品很受歡迎。

廣告意義大於實際

如果不是實行保本收益,另類理財產品不應該針對高淨值客戶發行,私人銀行的客戶首先追求穩健,他們追求的是年回報10%左右的收益水平。如果另類理財產品未來的風險或者波動較大,也沒有保本機制,其實是不適合私人銀行客戶的。但高淨值客戶具有比較高的抗風險能力,另類理財產品針對這類人群也無可厚非。另類理財產品某種程度上滿足了高淨值客戶的獵奇心理,而且會購買這樣的理財產品的人不是第一次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人,對風險還是有一定認知。

另類理財產品市場是否正在萎縮?消費者對另類理財產品相比一般理財產品機會每星期都有新品面市的發行頻率,另類理財產品可能一個月左右才發行一期。不管是紅酒、藝術品還是火腿理財產品,它們的廣告意義大於實際的收益意義,市場上收益水平在6至9%之間的理財產品同質化較嚴重,不便於銀行吸引消費者。

另類理財產品長期看是做不到持續發行的,市場規模不會很大,可能在一定階段會有機會賺取大規模的利潤,但產品發出來的時候,市場的最好時機已經過了,普洱茶、紅酒理財產品都是高位接盤的代表,也都很短命。

創盛理財董事 陳寶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