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價急升狠跌宿命難違

爬得愈高、跌下來時愈痛,這道理連小朋友都懂,正是目前香港樓市的寫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剛發出警告,指本港樓價今年累升兩成,加深未來出現急劇回調的可能性,為經濟帶來嚴重風險。雖然國基會代表同時說,樓市在短期內大冧的機會非常低,似為這番盛世危言降溫,但現實恐怕是樓價回落必然會發生,而且出現的時間會比想像中來得早。

國基會對本港樓市的看法一次比一次悲觀。今年四月中期評估時,該會駐港代表曾說,儘管存在導致泡沫的條件,但樓市並未過熱,毋須過早採取降溫措施。今時今日的語氣則沉重許多,在年度評估中直言,房地產是香港經濟風險的主要源頭,一旦樓價大跌,將會在經濟、銀行信貸及樓市之間形成惡性循環。

很明顯,控制甚至降低樓市回調風險,方法就是把樓價穩定下來,可惜政府實在束手無策。為遏止短期炒賣而推出的額外印花稅,以及為限制非港人置業而推出的買家印花稅,直接效果只是令成交驟減,完全無法阻止樓價繼續破頂。換言之,如果樓市風險是源於「升得高、跌得狠」,極其量只是令「落疊」的人減少,無法改變樓價回調的宿命。

現在人人都說樓價與負擔能力脫節,所以遲早要回歸到可負擔的水平,轉勢的觸發點離不開供求兩方面。美國總有告別超低息的一日,而歐債危機則繼續威脅全球經濟,都是香港面對的外部負面因素,會影響樓市需求,只是不那麼即時而已。相對而言,過去兩年增加賣地,住宅新供應明年陸續登場,已是肯定的,地產界估計明年有超過三萬個新住宅單位可售,對置業心理預期的影響直接得多,若然再遇上外圍不就,樓價顯著回調的風險便很大。

本港銀行十分依賴樓按生意,截至十月底的未償還按揭貸款總額近八千五百億元,佔整體在港使用貸款的四分之一,但隨着當局不斷收緊按揭成數,就算樓價急回亦不會即時損害銀行資產質素。因此,首當其衝面對風險的肯定是近年才買樓的人,直接承受樓價下跌的全部損失。以今年首十一個月住宅賣買登記總金額近四千四百億元為例,跌價一成便會令這批業主蒸發四百多億元身家,負財富效應不容小看。

熱錢湧港停不了,金管局短短個半月已向銀行體系注入七百多億元,相信政府未來仍會以樓市降溫及力保銀行資產穩健為先,但其實亦是時候要想想將來怎樣善後。正如國基會警告樓價急升令回調風險更大,觸發點可以是新供應增加,這也是政府的意圖;也可以是外圍轉壞,總之宿命難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