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MONEY:駿利陳詠芝 奮鬥人生

駿利資產管理亞太區首席營運總監陳詠芝(Gigi),走過的是典型香港人故事,她在科大工商管理學士畢業後,進入大型會計師樓工作,現為全美國前十大退休基金管理企業的亞太區營運總監。陳詠芝十五年來在金融界打滾的經歷,可算香港人奮鬥邁向成功的寫照。

陳詠芝出身會計界,當年就於現已被四大會計師行購併的安達信(Arthur Andersen)會計師事務所工作,自言當年的選擇相當明智。「當初畢業一心就是進入安達信會計師樓,因其主張訓練初入職畢業生的Early Responsibility(早期責任),對日後事業發展甚有幫助。」

會計出身 轉戰港交所

加入公司初期,她已協助審查客戶公司的業務、資產及評估風險等,「當時我們都只是一班會計新丁,但竟可接觸到客戶公司的財務總監甚至行政總裁,面對面開會討論他們公司的業務,是當時安達信最吸引我的原因。」五年後她離開安達信,亦離開會計一行,轉到港交所工作,事隔多年,仍覺港交所是她事業上的轉捩點。

在港交所工作,她負責對企業融資公司作管理層分析,接觸不同行業,大大擴闊對商業財務的視野,在審計的過程中,令她透徹了解一家公司的財務運作。

監管工作 增財務經驗

「在港交所的三年,大大增加了我對不同公司在財務運作上的認識,一般人認為財務是很沉悶,但做審查時,我們會跟公司管理層討論,了解其策略、風險管理,很多都是數字以外的事。」她稱。

在監管機構工作,亦豐富了她對內部監控及財務控制的知識。她指:「港交所既是上市公司,同時亦是監管機構,故希望本身在市場上作榜樣。在裏面工作,你會知道一家重視內部監控的公司,如何平衡投資者利益及自身的角色。」

後來,陳詠芝正式進入基金行業,第一份工就是出任基金公司聯博亞洲分部的首席財務總監,期間經歷金融海嘯,不少基金出現贖回潮,為節省成本而裁員。她認為,在一家國際化公司工作的最大挑戰,在於面對擁有不同經歷及文化背景的員工,並如何在市場倒退的局面下推動及鼓舞下屬努力工作。

「雖然當時亞洲經濟處於起飛階段,但集團需節省成本,也要向亞洲市場開刀。作為管理層,首步先精簡流程,再設定中長期目標,最後才會行裁員一步。」

迎合市場 要行多一步

經歷過市場的起伏跌宕,陳詠芝去年加入美資基金公司駿利資產管理,入職後就着手為公司成立台灣辦事處。由計劃至籌備,與台灣的監管機構證券及期貨局(SFB)周旋等等,整個過程花了逾一年時間。她表示,自○八年雷曼事件之後,環球市場的監管機構對共同基金的監控更為嚴謹,但預計是未來的大方向。經營環境變得嚴峻,她認為基金需要懂得「見招拆招」,加強投資者的教育,與監管機構建立良好關係,「你要迎合他們所想,甚至比他們想深一層,假設他們為了改善市場制度,會有甚麼措施推出。」她笑言。

經驗累積值得重視

陳詠芝走進外資為主的基金圈,更爬上亞太區營運總監一職,她承認,大多數的外資基金公司,高層職位多由外國人擔任,「當基金公司如果要控制成本,其中一個常見的招數,就是調任歐美基地的人空降亞洲作管理。」空降高層,對由基職做起,一級級往上爬的「紅褲仔」而言,未必是件好事,但陳詠芝認為,絕對不要忽略自己在工作上累積的知識與經驗,「在工作上做的正確決定,均能推動事業發展,這在不同文化、背景的公司都沒有太大分別。」她稱。

陳詠芝小檔案

現職:駿利資產管理亞太區首席營運總監

履歷:1997-2002 加入安達信會計師事務所從事核數工作、2002-2005 加入香港交易所從事企業審查工作、2005-2011 聯博(香港)亞洲首席財務總監

學歷: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學士(主修會計)、香港大學經濟學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