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白表入息4萬 幫倒忙

二○一二年人口普查結果顯示: 自○一至一一年十年間,本港月入四萬元或以上的家庭由18.3%升至23.5%。按這數據月入四萬元的家庭已是全港收入最高的23.5%。基於這權威數據,我們有理由質疑,房委會大幅提高免補地價買二手居屋家庭入息限額至四萬元的合理性。

八成家庭合資格申請

本來申請購買居屋的家庭入息限額定在甚麼水平,反映背後的價值判斷,沒有所謂對錯。然而,特區政府是否真的決定要為全港近八成人口提供資助房屋?倘若答案是否定,這政策便淪為抽獎遊戲,根本無助市民解決房屋問題,甚至剝奪較低收入人士能成功購入居屋的機會。

有人以為這政策會吸走部分私人市場細價樓的買家,有助樓市降溫。筆者大膽提出:除非政府配合新政大建居屋,每年數量以萬計,否則反而為熾熱樓市火上加油!

購買力強推高居屋價

如果居屋供應未見明顯增加,大幅提高入息限額會即時增加賣方信心。由於實力買家大增,叫價會被即時調高;同時買方亦深知多了競爭對手,出價自然會較勇。二手居屋上升會對整體樓市產生推波助瀾的作用,這是因為居屋賣得好價,換樓出價亦可較高。

邏輯十分簡單,由於供應沒有增加,新政的結果主要是再分配:有限的供應由購買能力較低的住戶轉到購買能力較高的住戶;財富由買方轉到賣方。而政府收入勢必下降:由於補地價不會賣得較高價錢,財富由納稅人轉到居屋業主。

有指5000個白表免補地價配額很少,且分兩期推出,故不會推高二手居屋價。這邏輯忽略一個左右樓市最重要因素,就是預期。5000個白表免補地價配額不是一次過便永遠停止,而是反映一項新政。有了新的預期,整個樓市的氣氛都會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反映房委會缺乏有分析能力的專才,或主事人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視野。

降限額助最迫切買家

有報道指房委會是根據方程式計算住戶入息限額。按該方程式,月入少於四萬元的住戶,已無能力在市場置業,需要政府資助。但既然現時供應已少,何不集中火力協助更有需要的市民?入息限額定得低一點,讓居屋第二市場的房價遷就購買力,再以此為參考,為新建成的居屋定一個合資格人士支付得起的房價不是更好嗎?

總的來說,筆者擔心特區政府根本無能力為八成香港住戶提供資助房屋。既然如此,為何要大幅提高購買居屋的入息限額?是不是深恐過低的入息限額下無法以高價賣出快將推出的單位?如果答案是否定的話,那為何不寧取較低的入息限額,集中一點去協助更有需要的人士?

何濼生

香港大學經濟系學士、多倫多大學經濟學博士,專攻政策研究。研究範圍包括社會保障、教育、醫療、房屋、宏觀經濟、國際金融等。曾任職加拿大安大略省政府經濟部及安大略省經濟局,回港後在香港中文大學及嶺南大學先後任教,現為嶺大教授及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