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增長散場 靜候新政來

內地十一月份官方及非官方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已先後公布,其中官方指數連升三個月至五十點六,保持穩定擴張;而滙豐的指數不但再升,更是十三個月以來首次重上五十的盛衰分界線之上。這些數字帶出兩層意義:首先,進一步確認穩增長已大功告成,第四季經濟肯定比第三季好。其次,同時也是深一層意義,就是為本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掃除後顧之憂,沒有穩增長的包袱,未來政策方向可跟足新班子的意願行事。

無論是官方或非官方數字,結論頗為一致,製造業產出及新訂單指數均向好,反映國內外需求都有改善。不過,美中不足的是代表就業情況的從業人員或用工規模指數均向下,而官方指數內的中小型製造企業採購經理指數更是未脫收縮,令人擔心這些民營經濟主力仍深陷「國進民退」之苦,有待新政策給予援手。

內地經濟見底回升有把握,毋須再出台大規模刺激增長措施,市場傳出明年的政府增長目標將維持百分之七點五。對於那些寄望繼續以投資帶動增長的人來說,當然會失望,畢竟高增長必須依賴大投資,而百分之七點五的目標,大概只能保證經濟不會失速,產能不致過剩,還要應付經濟結構轉型帶來的挑戰,將影響很多企業及個人的既得利益。

因此,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利益或資源如何分配。在早前的穩增長大旗下,資源明顯向大型企業傾斜,國進民退的迹象更加突出,弱勢中小企業更加無法立足。那麼當經濟穩定下來,制訂政策時能專注向前看,屆時會否加大力度扶持中小企業,例如給予財政及稅務優惠,開放更多壟斷性行業和市場,讓民間資本進入,都值得特別留意。

事實上,今年內地經濟跌宕起伏,就算穩定下來,像以往依靠外貿出口支撐經濟的老路已注定行不通,因為外部需求不穩定,內地人工及原料成本又比過去高,這從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好極也是在盛衰分界線上下浮沉,招工指數不升反跌可見一斑。如何真正把內部消費刺激起來,預計會出任總理的李克強一直主張的「城鎮化」,相信將是重心,由此帶動產業升級及服務業發展。

穩增長告一段落,經濟政策看來又進入空窗期,要等待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拍板,才有較明確的方向。中央一日未為經濟方向定調,外界只能估估吓,貨幣及財政政策更加不可能現在便出現改變,難怪內地股市頓失方向,沒甚麼國策好炒,只有明顯受惠城鎮化的才有點生氣,惟有等新政漸漸明確才能再炒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