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 Views:Apps的數字遊戲

最近科網股公布業績,除了發表一般的財務情況,總會附帶一個數字。不論是分析員或投資者,對此數字甚為關注,甚至比傳統三大盈利指標更着緊。這就是流動應用程式(App)下載量。不過,單是公布程式的下載量其實只是玩弄數字遊戲,沒有多大的實際意義,市場反應未免過敏。

迷信下載量 天真想法

內地旅遊市場龍頭公司攜程網公布第三季業績時,還透露攜程無線下載量超過1,500萬次。另一競爭對手去哪兒網也公布截至今年九月,下載量超過2,000萬次。

他們公布這些數字,無非是要讓投資者了解其流動策略的布局,如何去捕捉智能手機市場的商機。然而,有些迷信數字的,片面地相信成功的流動應用程式,就是下載量愈大,表現愈好。這其實是天真的想法。

艾雲就是要指出,單單只計算下載量並不足夠。相信有用智能手機的,都會不時在App Store下載應用程式,而經常用到的,往往只有十數個。有些用戶更會將下載後覺得不太好用的App刪除,但其實也計算了下載量。所以,App的成功應同時考慮下載量和忠誠度,即活躍用戶和保存率(Retention Rate),科網股也應要公布相關數據讓投資者參考。

成功之道靠留住客戶

本月初,Priceline以18億美元收購網上旅遊搜尋引擎Kayak,公布了一系列手機相關的數據,試圖說服投資者他們作了一個明智的收購決定。Priceline雖是酒店預訂的全球最大網站,但在流動領域沒有優勢,而Kayak則在智能手機市場走得較前,所以期望藉收購去填補該空間。除下載量,還考慮Kayak的流動搜尋量增長與佔整體搜尋量的比例,以及來自流動用戶的收入和增長率。雖投資者最終還是不賣帳,消息公布當日Priceline跌2.5%,但後者公布手機App相關數據是艾雲近期見過較完整的業務報告。

這說明公布完整數據其實不難,但數字繁多且複雜,惟有以下載量作一系列數據的亮點,從而令市場誤以為下載量愈大,愈代表公司的流動策略成功。要在芸芸眾多手機App突圍而出,留住用戶經常使用,方能從中賺取盈利,才可視為成功。

艾雲

在財經界打滾多年後,毅然投身資訊科技行業,成為i世代,絕非為趕潮流,而是深信資訊科技對經濟帶來革命性改變,對行業動態、新產品及技術趨勢特別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