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證券業界大部分至今仍只提供單一的證券買賣服務,面對市場急速發展,金融投資產品層出不窮,以及投資技巧不斷創新的洪流下,自然難以競爭。
因此,本地證券業要經營下去,除了提供進行買賣的交易平台要有效率,服務質素佳之外,也必須提供多元化服務把客戶留住。這是我強調的本地證券業三大生存元素其中的「服務」一環,絕對不能或缺。
筆者強調服務必須多元化,並非說業界必須走投行的路,才能夠有生存機會,但最起碼的各類投資產品交易服務必須具備。
筆者留意到,本地大部分業界由於資本實力比較單薄,能承擔的風險有限,莫說無法投入新的資源,以提升買賣系統與增加投資產品服務去滿足客戶要求,就算本地證券業唯一賴以留住客戶,增加收益來源,最基本的股票孖展融資服務也都無法提供,這個缺陷令業界面對銀行業競爭時,除貼身服務較勝銀行外的另一僅有優勢也都失去。
銀行業一般都不直接對散戶投資者提供股票孖展服務,就算有提供也是有頗嚴格的規限,處理上遠遜證券行那樣靈活。
所以大多數散戶透過銀行買賣都須以現金交易,有需要透過股票孖展協助投資的,大多數會選擇透過證券行來進行,倘若連這個服務也不能夠提供,證券行根本談不上與銀行及有提供上述業務的同業競爭了。
另一方面,我在行業服務逾40年,經驗告訴我股票孖展利息收入素來是中型證券行主要獲利根源,佣金收入只夠應付一般營運開支,大家不妨打開已上市的證券同業年報內的財務報表,便知此語不差。
筆者明白股票孖展服務必須承擔一定的財務風險,很多證券同業也是基於這個考慮而堅拒提供服務,但佣金收費隨着業內、業外的激烈競爭,輾轉下調至近年幾乎連營運成本也不夠抵銷。
在經紀業務已無利可圖下,股票孖展業務的利息收入已成了證券行唯一能夠「續命」的收入來源,倘若這方面的收入也欠缺,再難有機會獲利。
自九八年正達事件後,監管機構對於證券業經營股票孖展融資業務的規管相對收得頗緊,只要一切依照條例進行,穩健經營,自我約束,風險仍是可以控制。
因此,股票孖展融資業務在我們這個行業來說是予客方便,也為收入增加來源,並非洪水猛獸或不可經營的業務。
筆者認為,經營風險固然是個考慮,但相對最基本的資本不足問題,這方面要看業界各自的決心。由於個人能力有限,最終仍是必須考慮整合,盡量以證券經紀業本身的專業優勢,配合多元化的產品服務,才是長遠生存之道。
(證券業前途討論之六)
免責聲明:本文只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作者所屬任何機構之立場。
六福金融主席兼行政總裁,從事證券業超過40年,許氏現時亦為香港交易及結算所與及多家於港交所上市的公司之獨立非執行董事,亦是香港旅遊業議會上訴委員會獨立委員。
許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