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幣期貨靜宜多推廣

港交所(00388)在今年九月十七日,推出全球首隻交易所買賣的可交收人民幣貨幣期貨(以下簡稱期貨),距今就快兩個月,惟市場成交仍未見活躍,據市場人士指出,產品推出市場的時機合適,但吸引現有用家轉用港交所期貨產品的誘因仍然不足,建議港交所鎖定對期貨有真正需求的用家,加強教育和推廣。

期貨推出首日共有415張合約成交,惟後繼乏力,每日成交合約數量只得30張左右的情況偶有出現。以十月份共有4,565張成交合約計算,在20個交易日內,平均每日成交合約僅228張,以每張合約金額為10萬美元計,名義成交總額只得2,280萬美元左右。相對場外交易(OTC)市場每日成交總額可達20億至30億美元,差距甚遠。

交銀:產品未滿足用家

交銀香港環球金融市場部經濟及策略師何文俊表示,期貨推出不久,美國就宣布貨幣寬鬆政策,其後亦見熱錢流入香港,投資港元、人民幣、A股ETF等產品,故期貨推出市場的時機成熟,惟成交量疏落,相信是有關期貨產品未能完全滿足對期貨有需求的用家有關。

何文俊解釋,企業客戶已習慣透過銀行在OTC市場購入人民幣期貨,若轉用港交所產品,需要重新適應,令其成本增加;散戶亦慣於透過人民幣存款來享受人民幣升值的好處,加上期貨屬衍生金融產品,投資風險較大,故新產品對現有用家的吸引力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