廠佬26億回流炒工廈

經濟放緩加上成本急漲,不少港商於內地的工廠相繼倒閉,仍有財力的港商索性把資金調回香港,實行「炒樓好過做廠」。有商會指單以東莞為例,今年已有約26.4億元港商資金「回流」買樓。摩根士丹利前董事總經理卓百德稱,○九年至今工廈價格倍升,雖然回報率正下滑,但仍算不俗的投資。

香港中小企國際投資交流協會會長趙志雄指,由年初至今東莞已有約3,600間廠執笠,當中3,300間為港資廠房。該會亦有逾兩成會員、逾180間港資廠在今年倒閉,情況未許樂觀。

人均投資400萬收租

這些東莞工廠雖然倒閉,但廠房、地皮、機器等的剩餘價值成了本港炒樓的資金。趙志雄稱,不少廠商賣掉資產後有機會出現資不抵債,但小部分人仍可收回數百萬元本金,料當中約有兩成,即約660港商賣掉東莞「家當」後投資香港房地產,每人平均投資額約400萬元,即總額達26.4億元。他們會一口氣擲數百萬元投資大埔、屯門和葵涌地區的工廈作收租之用,部分則買入大角咀舊樓做劏房放租。

香港工業總會副主席劉展灝亦稱,10個已賣盤的廠家,大約有2至3個會回港投資物業。自金融海嘯發生後,因港資廠生產成本較內地人所經營的為高,加速了被淘汰的過程,到了去年初情況進一步惡化,約30%港資廠房被迫結業。

卓百德:回報仍吸引

彭博社引述卓百德稱,過去五年本港工廈的升值幅度較任何一類資產都高,○九年至今升值達一倍,惟同期投資回報不斷下滑。他指以地產基金為例,若基金投資於工廈,五年前的年回報率近70%,現已降至20至25%。據了解,年回報率包括物業升幅及租金回報。

卓百德目前有份主理的地產基金,亦有投資於本港的工廈物業,他表示,工廈可作商業用途,是支持工廈樓價不斷上升的原因,目前的回報率仍然吸引,只是較難找到優質項目入市。

綜合多間代理行資訊,過去一年廠家增持本港物業有所上升,估計來自該類買家的置業金額約達30億元,他們當中不少選址九龍東,料期內佔買家百分比約8至10%,按年增加約3個百分點。

美聯工商物業指數,九月份為210.2,按月升約6.21%,續創歷年新高。美聯工商舖(00459)指,工廈市場九月份註冊宗數按月上升11.64%至738宗,涉及金額則下跌3.11%至32.61億元,顯示工廈價格雖然稍為調整,但成交仍持續暢旺。

世邦委理仕(CBRE)早前發表研究報告指,因工廈租金較商廈便宜,吸引非傳統工廈客如藝術團體及數據中心等,加上供應有限,都使租金在近月緩步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