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商精選:港窩輪市場貢獻良多

本周看到一份本地財經報紙,提到一位獨立股評人對窩輪市場的看法,以及市場萎縮的現況。無可否認,今年的窩輪市場的確是縮減了,截至十月九日止的數據顯示,今年所有發行商一共新發了4,363隻窩輪,比去年同期減少了24%。市場環境不好加上部分發行商撤出或縮減窩輪業務,是發行數量減少的主因,今年內已發行多過200隻窩輪的發行商,其實只剩下11間,窩輪的成交金額亦由一一年九月的每日平均90.3億元,跌至一二年九月的每日平均59.3億元。

窩輪市場縮減,某程度上亦因為發行商投放了更多的資源在牛熊證之上。截至周二止,發行商於一二年合共發行了4,665隻牛熊證,比一一年同期的2,946隻多出58%。由於今年大部分時間大市在牛皮爭持,以往的大藍籌如中石油(00857)、國壽(02628)及內銀股統統唔太爭氣,加上窄幅的牛皮市更少回收風險,炒家轉戰恒指牛熊證。

筆者到了World Federation of Exchanges(WFE)的網頁查看了環球的窩輪市場,發現絕大部分的市場成交金額比去年同期亦大幅縮減,跌得最厲害的是去年全球第二的南韓,因為改了交易條例,成交金額由一一年頭九個月的2,176億美元,下跌至今年頭九個月的481億元美元,跌了近八成之多。

交投續居全球首位

整體歐洲多個市場、包括了發行量最多的德國在內、合共的成交金額亦由一一年同期的2,115億美元,下跌了近半至今年同期的1,174億美元。香港目前頭九個月仍有合共3,199億美元的成交,佔了WFE統計的全球總成交5,005億美元的約64%。由此可見,香港的情況已算不俗了。

近年太多負面新聞,某程度上形成了先入為主的概念,令人很快將窩輪與不好的詞彙連在一起,但其實這麼多年,窩輪及牛熊證亦為香港立了很多功勞,穩固了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幾乎全球多數股票市場於推行衍生產品時亦向香港借鏡,在此希望以後不要再小看本地的窩輪市場。至於同一份報道內,獨立股評人提到港交所(00388)自行推出窩輪的謬論,不就等於現時港交所推出的上市期權?賣上市期權要放按金,到頭來亦不是每個投資者可以做到,到最後亦是金融機構當賣方,試問與現時有監管地給予金融機構發行權利有何分別呢?

筆者代表荷蘭合作銀行。以上僅供參考,不構成買賣證券邀請或建議。認股證及牛熊證(合稱「非抵押結構性產品」)涉高風險,價格可升可跌,可損失全部投資。應了解風險及上市文件及徵詢專業意見。

荷蘭合作銀行股票衍生部董事 黃集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