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數據好轉 未改經濟頹勢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公布的九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為四十九點八,比八月份回升○點六個百分點,是今年五月份以來,指數連跌四個月後首度回升,雖然仍低於被視為盛衰分界線的五十點水平,但市場人士普遍估計,隨着內地刺激經濟的措施陸續出台,指數有望在未來幾個月重新浮上「水面」。

至於名異實同的美國供應管理協會九月份製造業指數,期內升至五十一點五,扭轉過去三個月的跌勢,亦創出五月份以來的高位。比內地稍勝一籌的是,美國的數據毋須再等,已經一舉升穿五十點的盛衰分界線,理論上較內地經濟形勢更值得看高一線。

內地由於黃金周假期未完,股市繼續休市,對上述數據的反應如何,要多等幾天,才可從市場表現看出端倪,在這段期間,港股升跌很自然被視為內地市場測試水溫的參考。無可否認,港股與A股市場關係密切,有可能受惠上述利好消息,但兩個市場的性質畢竟存在相當差異,不能完全等同,港股未來幾天的表現,未必與復市後的A股畫上等號。

另方面,從美股周一當天對供應管理協會數據的反應來看,道指由早段一度上升一百六十點,顯著收窄至收市時僅升七十七點,反映市場對製造業數據利好因素的熱情相當「短癮」,投資者不宜對內地黃金周過後,A股市場對採購經理指數好轉的表現抱有過高期望。

偏愛相信利好消息,期望實體經濟和股市早日走出陰霾,是全球投資者近年普遍擁有的共同想法。這次對美國難得一見的製造業數據好轉,反而不敢一面倒睇好,其實有一定客觀成因,一部分是由於中國、日本、歐元區等主要的經濟體,其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仍然處於盛衰線以下,就算美國數據遠勝預期,也是獨力難支,更何況美國經濟數據時好時壞,已變成當地經濟近年拉鋸發展的特質,個別月份的數據好轉,不足以證明經濟弱勢扭轉,必須觀察多幾個月的數據才可下初步結論。

美國一味打出量化寬鬆的牌章,能否協助千瘡百孔的經濟從谷底回升,愈來愈多經濟專家對此抱有懷疑態度。相對而言,內地除了由央行出手推出類似量寬措施的逆回購行動,大量向市場注入流動資金,也加快批准落實大型基建項目的進度,在推動經濟增長上照理應該比美國稍佳,可惜內地經濟太受長官意志左右,容易受政策風向擺動影響,令政策成效大打折扣。面對現時的環境,投資者作最壞打算和慎管風險,應該遠比盲目樂觀及貿然入市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