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往下沉 A股跌得啱

內地股市向來被稱為「政策市」,因受政府政策主導,故不具備作為經濟寒暑表的功能,其實只說對了一半。當A股狂升的時候,的確常常與經濟現實脫節,甚至背道而馳;可是在暴跌時,便不能說完全無視實體經濟表現,目前的走勢便是如此。滬綜指昨天在臨收市前幾分鍾,一度跌穿二千點大關,正是反映內地經濟不斷往下沉的事實。

雖然二千點這一關並非甚麼特別的技術走勢指標,但作為一個整數關口,不能小看其心理影響,尤其在股市跌跌不休底下,負面衝擊更大,否則官方媒體怎會急急發表評論,呼籲股民提起精神,不值得為二千點失守而感到絕望,還提出大堆似是而非的積極因素,為股民打氣。可是股市既然是政策市,如果仍沒有強而有力的刺激政策出台,繼續陷於「政策真空期」,唔驚就假。

甚麼才是強而有力的政策呢?當然不是減佣、減交易費用等小恩小惠,而是足以扭轉經濟下行的刺激政策,這便離不開大規模的政府投資。不妨看看,本月初發改委連續兩日公布批出近萬五億元人民幣的基建及公路項目,一度令內地股市出現似樣反彈,但當股民了解到這些項目原來早已存在,只是未公告天下而已,升勢便戛然而止。所以中央想救市,便不能賣弄新瓶舊酒,是騙不了股民的。

如要渠成還需水到,若然刺激經濟的政策無花假,貨幣政策自當配合大量放水,股市便會風生水起。在二○○九年當環球股市跌到反轉之際,內地股市風景卻獨好,正是「四萬億刺激經濟」衍生出來的十多萬億元人民幣貸款把股市托起。可惜目前基建救經濟只屬虛招,人行也就不會熱心放水,就算逆回購的規模史無前例,只屬短期資金,難望流入股市。

政策處於真空期,怎催生政策市?決定股市走勢的力量,必定回到經濟基本層面。除了近期的數據普遍令人失望之外,滬深兩市已披露第三季業績預告的九百多家公司,有一半是報憂,顯示整體業績下滑已成定局,怎能支持股市反彈呢?事實上,以滬深兩市近日只得七百多億元人民幣的交投來看,成交額之細怎可能提供上升動力?股民就算未絕望,至少亦已無心戀戰,誰說內地股市不是經濟寒暑表!

現時最困擾內地股市的問題是不知道中央諗乜?刺激經濟政策真空,人行放水又窒住窒住,代表中央認為經濟下行無問題、一切盡在掌握中?抑或真的如一些樂觀想法所指,在放完黃金周長期假及中央完成換班後,將會有大規模刺激政策出台?股民現在毫無揸拿,要他們奮起打場保衞戰,真是嘥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