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盤豐儉由人 樓市更加平衡

樓價高造成置業難,有人歸咎是近年落成的新盤逢盤必豪,把整體樓價推高,普羅大眾難以負擔,社會上於是出現「實而不華」的訴求,希望樓價理性回歸。政府近期推出招標的幾個鐵路上蓋項目,住宅單位除了「限呎、限量」,更加入「實而不華」條款,難怪招標結果往往與市場預期有差距,相較沒有任何限制,整個項目應該便宜多少,條數肯定難計。

何謂實而不華,真是見仁見智,但既然列入賣地條款,總要有些根據。不妨參考為實而不華做先鋒的市建局的做法:主要包括單位實用性要高、室內要有對流窗、小型單位不設露台、沒有豪華住客會所、不提供泳池、大堂設計要實用、以耐用的材料興建等。一言敝之就是平實、不走豪華路線。由私人發展商投得的項目,實而不華的程度會因地而異,但大方向相信一樣。

不難想像,加入實而不華條款是從成本入手,希望令樓價低一些。道理很簡單,沒有大型會所,可減少攤分公用樓面,增加每戶的可用面積;設計不豪華、用料平實,建築成本會相應降低,住戶承擔的維修管理費亦應較低。可是,這不等於物業落成時必定賣得平,仍要看當時市況,好像房協今年中推出的深水埗新盤,同樣標榜實而不華,定價絕不比二手低,頂層複式呎價更拍得上港島中半山豪宅。

所以實而不華的真正效果,主要會體現於重新讓樓市出現「市場分層」,新盤既有「平民樓」亦有「豪宅」,滿足不同階層需要。兩者在外觀設計、用料及配套設施方面有差別,理應存在一定的價格差距,否則買家怎會願意付「豪宅價」來買實而不華的住宅。至於差距多大才合適,要由市場決定。由於只是折讓,不意味整體樓價一定跌,更可以一齊升,主要視乎供求狀況及經濟環境而定。

如要讓市場維持分層,首要是政府能提供大量及足夠的土地供應,才能令新供應在深度和廣度兩方面,容得下不同的發展模式,屆時買家才會有平實與豪華的兩種選擇。對於發展商來說,增加土地供應也可令發展利潤有數得計,實而不華項目但求薄利多銷,其他項目則可以自由發揮,幾豪都得,如同食肆及零售也有不同檔次之分,各適其適。

事實上,近年的新盤豪宅化也是市場力量造成。多年來土地新供應極少,原材料短缺下,在商言商必定先用來製造高價貨,招呼購買力最強的一群,結果是上車盤絕迹,換樓階梯不復存在,樓市走向極端。將來部分新盤重歸實而不華,不等於樓價就會跌,但豐儉由人可以令樓市更平衡和健康,並非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