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創富:人幣炒升跌「期貨」可居

本月十七日全球首隻上市的人民幣可交收貨幣期貨合約登場,令一般小投資者亦可參與買人幣升跌。雖然此期貨的按金只需7,000至13,000元人民幣,便可炒價值10萬美元合約,看似能夠「刀仔鋸大樹」,但業界認為由於人幣波幅窄,投資者的如意算盤未必打得響。

港交所發言人指,合約以離岸人民幣(CNH)匯率為基礎,按金水平估計約為合約價值的1%至2%,即約7,000至13,000元人民幣。但信誠證券聯席董事張智威卻指,即使未來人民幣升值仍有2%至3%,惟其波幅及波動性均有限,炒作空間細,散戶難進行投機性操作,可能只有賺取幾個點子的差價,可謂只能「賺粒糖」。

即期定盤價助決策

張智威表示,人民幣期貨的玩法簡單,散戶可選擇看升或看跌人民幣匯價,然後決定買入合約抑或沽合約,目標是獲利平倉走人。但他重申,人民幣期貨為衍生工具,具有槓桿效果,故不可忽視投資風險。他補充,美元兌本港人民幣即期定盤價,是從十五間指定銀行提供的中間報價剔除兩個最高及兩個最低報價,再以平均數定出。此定盤價將由財資市場公會提供,如散戶真有興趣投資人民幣期貨,買賣前宜先清楚報價,看準升跌方向後再作投資決定。

NDF差價高 不涉實物

現時本港人民幣規模接近7,000億元,在港的離岸人民幣的遠期定價主要由人民幣不交收遠期合約(NDF)決定。張智威認為,因生意需要,本地不少廠商均與銀行訂立遠期合約,以鎖定人民幣匯價,惟差價偏高,一般達到約80點子。但即將推出的人民幣可交收期貨合約,把差價設在上限30點子,對沖成本減輕,預料會受廠商歡迎。簡單來說,NDF屬於非流通貨幣離岸期貨,為貿易公司的套戥匯率之工具,並不涉及實物交收,只以美元結算NDF與DF(境內外匯期貨)的差價結算。

廠家點睇人民幣期貨?

早年人民幣升值勢頭強勁,令本地廠商經營內地業務的成本壓力大幅增加。香港工業總會副主席劉展灝直說,廠商的接單收入多以美元做結算,但經營開支如租金、人工、原材料等卻以人民幣計價,當人民幣兌美元的累積升幅不斷擴大,廠商的利潤必受影響,其苦況更可用「滾水淥豬腸」形容。他認為,即將推出的人民幣期貨,有市場莊家制,差價設在上限30點子,既能提供流通量,差價亦合理,料產品會受廠家歡迎,又笑言:「自己公司會幫襯一下。」

有利對沖幣值變化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施榮懷指,兌換人民幣的選擇增加是好事,惟市場對於人民幣期貨的反應仍是未知之數,最擔心是成交不夠活躍,影響買賣差價。若想做套戥的話,做人民幣不交收遠期合約(NDF)已可,差價亦可與銀行磋商,未必輸蝕於人幣期貨。

香港紡織商會永遠榮譽會長黃守正則說:「市場推出人民幣期貨。實屬好事,相信能有助減輕廠商的成本負擔,減低『執笠』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