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幣貶值打亂內地貨幣政策

人民幣貶值趨勢持續,兌美元的中間價已跌至八個多月的新低,不僅令持有人民幣的吸引力大減,還打亂了內地的貨幣政策,在當前經濟急速放緩下,後果更嚴重。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息全線急升,香港的離岸人民幣拆息更罕有地出現倒掛,即是短息比長息更高,便是警號。人民銀行應付升值肯定經驗豐富,對於目前的趨勢性貶值看來是措手不及。

無論是在岸或離岸拆息抽升,均顯示市場對人民幣資金需求緊張,與近期眾多數據顯示資本正從中國撤離,是不謀而合的。例如,人行日前公布,七月份外匯佔款減少三十八億元人民幣,是今年第二度收縮;外匯儲備在第二季縮水一百一十八億美元,都是資金流走的佐證。

理論上,沽出人民幣並兌換回美元撤資,人民幣供應是增加才對,為何反而出現資金緊張呢?這可從兩方面看待。以往外匯流入中國後,人行要做沖銷,會發放相應數量的人民幣進入市場;當資金流向逆轉,人行便要從市場上抽走相應數量的資金,結果會減少市場流動性。不過,這方面的影響未算很嚴重,另一個原因看來更為重要。

內地外匯市場的參與者之中,個人佔的比例很低,主角向來是企業。人民幣多年來一直維持單邊升值,加上美國利率處於超低水平,令很多企業尤其是有外貿背景的,樂於借入低息美元貸款,待人民幣升值後便可財息兼收。可是當升值變成貶值,不但原有的套利交易做不下去,更要承受匯兌損失,於是趕忙把「負債人民幣化」,內地銀行結售匯從順差變成逆差,便是一個佐證。按內地企業外債的規模推算,這類資金需求非常龐大。

企業把美元貸款轉換成人民幣貸款,對香港這個離岸市場的影響恐怕更大,因為留存在港的人民幣,有相當部分是來自內地企業以跨境貿易形式做套利的資金,調來香港放在銀行作抵押,再借入美元。如果人民幣短期無望止跌,套利交易便要反轉來做,資金供求更緊張,相信正是離岸拆息倒掛的原因之一。

從近日人民幣中間價走勢判斷,人行明顯有積極干預,以免匯價貶值得太快。在這個前提下,人行也就不可能隨心所欲下調存備率和減息,以免加大貶值預期,令資本逃離得更快,甚至引爆信心危機,於是只能不斷透過逆回購,向市場注入資金,暫時紓緩供求壓力。不過,當前經濟下行形勢嚴峻,的確需要盡快減存備率和利率來刺激增長,結果卻是千呼萬喚也不出來。可見人民幣貶值趨勢,打亂了人行的貨幣政策,並且陷入進退兩難的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