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宣布優惠全市老人搭巴士、小巴半價,這是惠民德政,起初全市老人拍爛手掌,大讚政府英明。豈料很快便知這項德政未見其利先見其害。個別老人家等巴士,巴士無落客就直走,難得上到車,上得車來又受司機白眼;搭小巴的更慘,見到白髮人招手,根本不停車呼嘯而去。
許多老人望塵興嘆,深恨「半價優惠」害人,有老人為求上車,不是向小巴揮手,而是揮其手中捏着的人民幣,示意會付錢搭車。這一招總算有效,解決了「上車難」。事件激起民怨,令社會輿論一面倒地指摘巴士、小巴業者,不敬老兼有失道義。
巴士、小巴有苦自知,名義上是企業資產,但已承包到個人,上繳承包款後須自負盈虧,有的更是純私營性質,不能光做善事。政府一道行政命令,自己做了好人,卻未作任何經濟承擔,實際是政府請客讓別人替其埋單,形同無理向民間抽水。
像這種看來毫無道理的事,內地許多高級別的政府,都做得很坦然,可能認為事屬德政,有民意打底,不在意罔顧對企業、私人商業利益侵犯,甚至根本沒有「罔顧」概念。鍾經緯認為,政府這樣已踩住了國家保護私產、維護營商秩序的法律紅線。
後來的發展,政府成了風箱老鼠––兩頭受氣。既然政已出門,又不好收回,最終以發老人乘車證,上車「嘟」機計人頭回水補貼業者。結果政府承擔部分、業者承擔部分當打折優惠,才擺平事件引發的不滿。
CHINA 鍾經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