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et Share:通脹債VS收息股

據報道第二輪iBond(04214)申請人數約33萬人,按照循環機制分配,首先每個申請人獲派1手,然後申請超過2手者再獲派1手,如果有餘額再向申請超過3手者派多1手。如此類推,由於申請人數只有33萬人,而iBond發行額為100億元,表示申請3手或以下者將全數獲得分配,大額申請者可獲派的數量則要視乎申請1至2手的人數。愈多人申請1至2手,大額申請者可獲派的數量就愈多,不過筆者估計最多大約5至6手而應該不會超過10手。

iBond為期三年,每半年派息一次,息率與六個月通脹平均數字掛鈎,但至少也有一厘,而政府預計今年香港通脹率為3.5%。標準普爾給予香港政府長期信貸評級為AAA,而美國則只有AA+,但執筆之時美國3年期國庫債券的孳息率只有0.375%,顯示香港政府非常慷慨,幾乎等於派錢給市民。

溢價追貨要計攤銷

市場人士估計新iBond上市後價格約徘徊103至104元之間。筆者想提醒想在二手市場增持iBond的散戶,iBond的票面值100元,表示3年後債券期滿時政府只會支付100元(以每單位計算)贖回iBond。如果投資者以高於票面值買入iBond,買入價超出票面值的金額稱為溢價(Premium),於iBond期滿時將化為烏有,因此,以溢價買入iBond而有意持至到期散戶適宜每年為相關溢價進行攤銷(Amortization)。

舉例,如果投資者以103元於二手市場買入100個單位(即是1手)iBond,3元的溢價分3年攤銷,表示每年攤銷1元,假設iBond每年息率為3.5%,表示每年每單位收3.5元,扣除1元溢價的攤銷之後,實際每單位的利息收入便降至2.5元。到iBond期滿時將累積3元的溢價攤銷加上從政府手上取回的100元,便完全回收103元的成本。

其實市面一些優質而派息穩定的藍籌股如恒生(00011)和中銀香港(02388),投資者可以視之為iBond以外的選擇。

以恒生為例,由二○○○年至二○一一年,市場雖然經歷科網泡沫爆破、沙士、美國次按風暴引致的金融海嘯、歐債危機等不利的事件,但12年來恒生總共派息63.8元(以每股計)或平均每年派5.32元,近年也能維持在每股5.2元的水平,筆者認為當恒生的股息率在5%或以上(即股價在104元或以下的水平)便值得買入作長期收息。

恒生高息長線之選

投資者可當恒生股票為息率5%的長期債券,持有20年靠股息收入已經能回收成本,筆者相信未來20年恒生能夠維持目前派息水平的機會相當大,持有高息率而已往績穩定可靠的藍籌股,筆者認為毌須懼怕或擔憂股市的波動。

有「散戶Blog王」之稱的市場先生,對國際及內地金融股有精闢獨到的研究,亦為金融股的忠實支持者。市場先生深信價值投資可達至財務自由,追隨巴菲特、格雷厄姆等大師的投資理念。

市場先生

搵樓18即睇最新樓價走勢、最全面地產新聞及筍盤情報

「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現推出8升級功能,財經資訊,實時實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