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基金用來抗脹可行嗎?

金管局前總裁任志剛藉發表學術論文,突然說港元聯繫匯率制度應該檢討、可以脫鈎,向市場投下震撼彈,惹來劣評如潮。他為甚麼早唔講遲唔講,偏偏現在講,顯然別有用心。其實,任志剛的脫鈎論背後,還有一個更加複雜和龐大的「鴻圖偉略」,企圖倣效其他國家中央銀行的做法,為香港建立一個全新的貨幣政策體系,他則成為「總設計師」。

在港元掛鈎美元的聯匯制度下,多年來包括任志剛在內的財金官員均說,香港沒有獨立貨幣政策,只能跟着美息走,當兩地經濟背馳時往往出現大麻煩。九七回歸前,美國經濟弱要減息,造成香港經濟過熱、樓市泡沫化。在亞洲金融風暴後需要低息刺激經濟,美息卻高高在上,結果令香港陷入超過五年通縮。金融海嘯後美息減至零,大量熱錢湧來香港催生泡沫,港元隨美元貶值令通脹惡化。面對這一切,港人只能默默承受。

不過,香港原來並非甚麼都不能做。根據任志剛的說法,用來捍衞聯匯、數額達二萬多億元的外匯基金,可以有所作為,因為外匯基金條例只規定基金要用於穩定港元,無限制單一途徑。換言之,外匯基金技術上可用來控制通脹、刺激經濟,由於這些因素間接影響港元價值和穩定,在法理上說得通,只是多年來政府選擇了狹義的解釋,單看港元匯價。

由於法例並不禁止以外匯基金實施關乎物價穩定、就業及經濟增長等宏觀政策,推而廣之,負責執行的金融管理局,便有條件像其他國家的央行一樣,推行「權衡性貨幣政策」,例如自行釐定基準利率而毋須死跟美國利率,定出合乎香港需要的利率,透過控制銀行體系總結餘調節貨幣供求,達致政策目標。至於外匯基金諮詢委員會,更可變身為類似美國聯儲局公開市場委員會的機構,決定目標利率,屆時聯匯要相應配合,金管局則成為香港的中央銀行。

如果任志剛推行中央銀行式自主貨幣政策的論據站得住腳,等於七百萬港人被瞞騙了近三十年,以為香港真的不可能有獨立貨幣政策,只能依靠資產價格調整,承受經濟及通脹大起大落、過熱過冷。他把持金管局十多年,肯定有不少合適機會提出檢討,讓社會從詳計議,為何當年隻字不提,退休幾年後又突然想做新貨幣政策的總設計師呢?

任志剛是否因為愧對港人屢屢深陷通脹通縮之苦而良心發現,抑或另有企圖,只有他自己最清楚。但可以肯定,在天時、地利、人和皆不合適下,突然拋出一幅翻天覆地的香港中央銀行路線圖,可行性等於零,反而為金融市場及香港社會添煩添亂。

搵樓18即睇最新樓價走勢、最全面地產新聞及筍盤情報

「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現推出8升級功能,財經資訊,實時實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