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世界工廠」到盡頭

中國號稱「世界工廠」,創造了長達幾十年的經濟奇迹,可惜這條路愈來愈像走到盡頭。產品組裝大部分在內地進行的蘋果公司,行政總裁庫克在新產品發布會前表示,生產工序有可能愈來愈多在美國本土進行,部分暢銷產品例如iPhone有朝一日更會全部在美國製造。雖然這些變化不會在一夜間發生,但已足以引起高度警惕。

在內地設廠的外企出走,當然不算新鮮事,很多港商早已把生產線從中國轉移到其他東南亞國家,可是具「標桿性」的國際大企業也公開說「想走」,便不應等閒視之。庫克在接掌已故教主喬布斯的舵手職位前,十多年來一直負責蘋果公司的營運,整條全球供應鏈可以說是由他一手打造,要把生產線搬回美國的構思,肯定經過深思熟慮,不是隨口說說。

「中國製造」的優勢消失,直接原因是成本不斷上升,最明顯是勞動成本。多個省市過去幾年不斷調高最低工資,累計增幅可達幾成,蘋果公司旗下的「代工企業」為了平息工人怨氣,加幅更高。不過,工資加幅看似很大,佔整體成本的比例仍屬有限,所以其他隱性成本也不能忽視,好像百物騰貴和生活費高昂,令很多民工不願到沿海省市打工,「招工難」變得更嚴峻。此外,勞動生產率沒有大躍進,就算工資相對低,卻要多請幾個人,到頭來不見得划算。

投資銀行美銀美林發表的報告指出,電腦與電子產品、化工、食品飲料,是最有可能回流美國的三個行業。電腦與電子產品除了要計成本之外,亦很關注商業機密和知識產權保護等問題。可見企業出走及回流美國,除了因工資上升之外,還有其他考慮。而且美國政府下了不少功夫吸引製造業回流,好像提供稅收優惠,又或對海外盈利徵收懲罰性稅項,這些招數其實也是向中國的「招商引資」偷師。

外企把生產線撤離中國,最直接的影響是減少就業機會,但在到處鬧民工荒底下,短期衝擊不會很大。反而要注意的是,外商帶來的生產和管理技術,變相為內地員工提供培訓,教出大量中層管理人才,當中不少人會選擇自立門戶搞生意,對中國經濟及民營企業發展,是一股重要推動力。

內地不少官員認為,外企撤走,可乘機迫使本土企業升級換代,並非壞事。這想法相當片面,忽略了知識產權保護、生產安全監管、經濟效率低下等軟環境的缺失,而且增長模式不改變,偏好固定資產投資,用銀彈谷經濟,勞動生產率難有突破,又怎能培育出與外國高新企業一較高下的本土企業呢?

搵樓18即睇最新樓價走勢、最全面地產新聞及筍盤情報

「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現推出8升級功能,財經資訊,實時實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