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講場:港滬金融城的定位與競合

香港銳意發展成首屈一指的人民幣離岸中心,在去年《十二五規劃》已將之編納成章,可見國家對香港這個意向的支持和樂觀其成。一月發改委公布《「十二五」時期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規劃》,表示爭取上海在二○一五年基本確立成為全球人民幣產品創新、交易、定價和清算中心地位,在文件上已充分顯示了香港和上海兩個金融城的定位:香港專注人民幣離岸業務;上海則集中人民幣的在岸業務。

中央政府對香港和上海的一錘定音,表面上是消除了兩地的疑慮,因為在上海金融地位崛起的同時,香港就有不少評論擔心上海會取代香港,現在這個清晰的定位,很有家族裏兩兄弟專門打理自己的生意的味道,也對兩地的競爭暫時劃上休止符。

各有主打產品優勢互補

可是,環顧環球的金融中心發展上,規劃式的金融中心定位雖然有其道理,但在資金競逐和金融創新的互動下,誰也說不準各個金融中心是否會依足原先規劃來發展,現實點說,各個金融中心都希望做大做強,決不會故步自封在某一個業務範疇,一定會在自己優勢上向新方向發展,這是金融中心的活力泉源。

例如日本的東京和大阪,兩者本來都是日本國內的國際金融中心,各自都有股票交易所。在二次大戰後兩個交易所在日本國內資本市場的地位,彼此都曾經叮噹馬頭,在起步上可謂不相伯仲,但後來東京交易所在股票交易和融資上勝出,大阪交易所卻在股票指數期貨、期權等衍生工具上領先,表面上兩個金融中心的優勢鮮明,對日本來說更是優勢互補,可是兩個金融中心還是有競爭存在,大阪在金融衍生工具蓬勃之餘,也沒有放棄股票交易;同樣地,東京也在股票市場的絕對優勢下,不曾停止過金融衍生產品的推出,兩個金融中心的競合局面一直維持,直到明年兩個交易所合併方會結束。

中國可容納兩金融中心

筆者列舉東京和大阪的例子,旨在說明在一個國家內,是可以有兩個環球金融中心同時存在的,但問題是這些金融中心的發展不會是靜態的,它們會在自己所屬的專門範圍外找尋新的機遇,理由是今天的靜態是基於今天的金融狀況,當日後金融市場創新發展,就一定會有新的空間,每個市場都會向這些新金融方向發展,這不是說香港和上海要拚過你死我活,而是金融業的本質就決定了這個行業的發展動態,即使目前彼此有了相互發展的方向,但這不是代表將來各不相干。

是以筆者相信,在香港和上海的金融中心發展上,現在的角色定位只是一個動態均衡點,將來彼此一定會在業務上存在競爭,如何將競爭由惡性轉為良性,將競爭由單單的競爭轉為競爭中的合作(競合),是兩地未來金融互動中的重要課題。

恒生管理學院商學院院長 蘇偉文

搵樓18即睇最新樓價走勢、最全面地產新聞及筍盤情報

「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現推出8升級功能,財經資訊,實時實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