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講場:中央救市以穩為先

近日公布的經濟數據,重複預示中國經濟正受外圍經濟不穩影響開始放緩。例如滙豐中國去年十二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終值雖回升至48.7,較十一月的47.7為高,但仍是低於50點分界線。而臨近農曆新年,中國人向來有長輩向年輕人派利是的傳統,市場亦開始憧憬「阿爺」會在新春前後削減存款準備金率,甚至是推出更有力的救市措施,好讓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有足夠資金渡過年關。

扶產業寬財稅符國情

筆者認為,中央此時此刻能用的板斧仍是十分有限。首先內地通脹率仍是未能掉以輕心,而通脹正正影響着中央能否放膽推出各項救市措施。十二月內地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按年升幅為4.1%,雖是跌至15個月低位,但如細心分析數據,會發現十二月份CPI中已無「翹尾因素」,即4.1%全屬「新漲價因素」,而十一月份的「新漲價因素」則為3.7%。所謂「翹尾因素」主要是指上年年末的上漲因素對第二年的影響,剔除此一因素,十二月份中國CPI實際上正出現環比上漲,市場亦普遍估計新春期間通脹率會再度上升。

面對經濟漸見放緩,但通脹率仍欲降未降,冰火兩重夾擊下中央就只能中間落墨,既不能落重藥過分刺激經濟重蹈二○○八年的覆轍,又要推出措施保持各界對經濟前景的信心,同時防範國外勢力趁機唱衰中國。在此前提下,國務院公布的經濟扶持政策亦主要是在財稅寬免及產業調整方面入手。透過不斷推出新的財稅措施,雖是小恩小惠,但筆者相信這足以保持市場對政府未來仍有救市措施推出的預期,減低市場對經濟滑坡的憂慮。再者財稅政策及產業扶持政策需較長時間才會真正發酵,可避免救市措施對時下經濟造成太大刺激令通脹重燃,最為符合國情。

至於貨幣政策又如何?筆者仍保持一貫看法,中央不會以貶值人民幣來協助出口企業。雖然近日內地資本撤離加劇,上月內地外匯佔款按月驟降1,003.3億元(人民幣‧下同),為連續第三個月下降。但近月人民銀行中間價連創新高,加上中資大行早前大舉在市場購入人民幣,踏入一月人民幣離岸價與在岸價已較為貼近。此外本月十三日人民幣12個月NDF 價格為6.30,比當日人行中間價為高,反映人民幣貶值預期已暫為紓緩。

減存備率不意味轉向

要了解中央未來的貨幣政策思路,就不得不提去年十二月時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吳曉靈對國外傳媒的講話,其中提到「未來(匯率)改革的方向是要加大匯率波動彈性,但目前用足人民幣兌美元0.5%的波幅限制就夠了。」而中國要增加匯率波動彈性,前提就是不能讓貶值預期出現,因為在貶值預期下加大彈性只會加快熱錢流走,不利金融穩定。吳曉靈亦提到「央行下調存款準備金率是針對外匯佔款減少現象而進行的正常操作,操作手段不表明調控目標的轉移,目前尚未看到降息訊號。」

參照以上的講話,筆者相信未來中央的貨幣政策,將會繼續以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為首要考慮前提,減存備率並不代表政策轉向。所以即使年底「阿爺」真的「派利是」讀者也不要錯誤解讀,不然只會希望愈大失望愈大。

經濟學家 關焯照

地產網大革新,即睇最新樓價走勢、最全面地產新聞及筍盤情報!

「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現推出8升級功能,財經資訊,實時實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