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講場:大國策略還須軍工業配合

對比受到金融危機重創的發達經濟體,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能量快速升騰,這就產生了一個重大機遇窗口,中國需要巧妙地去填補一些大國在軍事、經濟、金融,甚至地緣政治等方面退卻而形成的局部真空,在全球再平衡的新格局中,人民幣國際化和儲備化,是全球金融經濟次序和貨幣體系走向長期穩定、均衡和公正的唯一解決。可以預見,這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穩妥的策略是首先在亞太區域內推進貿易和貨幣一體化,這一目標必須有經濟實力以外的其他條件作支撐。

回顧歷史,中央王國一度打造出一個幾乎涵蓋全部東南亞和東北亞的朝貢體系。然而這個穩定輸出中國經濟、貿易、文化影響力的相對和平國際交流體系,在近代被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和一個個殖民條約所轟碎和取代,整個亞洲都因此淪陷,沉淪長達百多年。

能源空間大幅拓展

中國並不謀求地區霸權,只是希望通過更多的貿易和投資連接周邊國家,採取雁行模式來引領亞洲一體化,這一趨勢在一九九七年亞洲金融危機時,中國為東南亞捱過一槍以來就日益明顯,這次金融危機中,再次擔負起推動經濟發展和地區穩定的使命,並始終致力於建設具有地區特色的經濟與安全合作機制。

在投射能力如航空母艦和大型運輸機方面的適度國防投入,將直接拉動投資和經濟增長,這也是正在執行的「十二五」規劃中一個不可或缺部分。中國軍力投資總體是「低調」和「低烈度」的,主要目標依舊是保護自身利益和地區安全防衞,而不是毫無意義的軍備競賽。效果之一體現在中國能源空間將得到大幅度拓展,進而降低能源要素價格。

折射國家綜合實力

另一方面,會降低這海運線上的運輸成本和貿易成本。更重要的是,航空母艦等製造背後折射出一個國家科技和工業綜合實力,建設和運轉這樣一個複雜巨型的遠洋戰鬥系統,需要從科研、製造到管理全過程配套,以及材料、鑄造、化工、機械、電子等全門類產業體系有力支持,積極的參與這一過程,必然會推動以軍事工業複合體為平台的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大發展。

放眼世界,全球知名工業企業在很大程度上都與軍備生產有交叉,受益於高科技軍品研發和製造而不斷發展壯大,尤其是當大量軍事技術和產品轉民用時,為其帶來核心競爭力的大幅提升和可觀盈利創造,我們看看目前周邊大多數關鍵科技產品,例如計算機、無線通訊、大型飛機、衞星定位等無不誕生在軍工實驗室中,這也是美德等大國多年獨步全球高端製造領域成功秘訣之一。所以借此良機,打造中國軍事工業複合體,也是中國推動製造業升級、並在全球範圍內佔據一席之地的戰略手段。

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研究員 邵宇

地產網大革新,即睇最新樓價走勢、最全面地產新聞及筍盤情報!

「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現推出8升級功能,財經資訊,實時實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