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講場:額外印花稅不是好措施

港府高調重申打擊樓市炒風,明確表示無意檢討額外印花稅。消息對於處於水深火熱的地產代理行業可說是催命符。數據顯示,近期樓市交投比二○○三年沙士時期更慘淡。按近期樓市的交投看,地產代理倒閉潮即將展開,而稀疏的交投亦波及裝修、法律服務、傢俬零售、搬運等行業,對本土經濟的展望不利。

港府自稱信奉大市場小政府,卻在額外印花稅的議題上表現出大政府力壓小市場的氣概,反映特區政府附和市民和眾議員對炒風的厭惡,但也反映政府和眾議員對公共政策和市場運作的無知。

徵收增值稅較公平

政府一○年十一月推出額印稅,目的是打擊短期炒賣。該措施倣效新加坡自同年二月起實施的做法。額印稅在立法會獲議員大力支持,而民主黨和民建聯都認為政府毋須現時檢討額印稅。

所謂額外印花稅,指樓宇買家若於買入後半年內把物業賣出就要額外多付賣出價的15%的印花稅;半年至一年轉手額印稅減至10%;一年至兩年內轉手額印稅再減至5%。兩年後才賣出則毋須繳額印稅。

有評論指,新加坡自今年十二月八日起實行的外資買樓額印稅比香港更「辣」。外國人或投資者以公司名義買當地住宅物業要即時繳付10%的額外印花稅。但是比較兩種政策不應以「辣」的程度去看,而應分析它們的理念。

筆者可接受新加坡的外資買樓額印稅,卻不認同兩地政府的短期賣樓額印稅。其實如果要打擊炒賣,最直接和最公平的是向扣除因通脹導致的增值徵稅。向短期轉賣徵稅即是向短期套現徵稅,很有可能會殃及池魚,亦會給原來有意買樓的人士增加不確定性,減低他們的入市意欲,大大打擊交投。交投大幅下跌又會影響地產代理的生計。買了樓的人士被迫「坐額印監」,又會造成供應減少,進一步減低交投,卻同時又可能造成托價效果。一般而言,增加交易成本必造成市場運作的效率下降,這應是經濟學界的共識。

須針對對象遏炒樓

相對短期賣樓額印稅,針對外來人士和以公司名義買樓的即時額印稅就公平得多,其他副作用也較小。其較公平是因為它較有針對性;不會殃及池魚:外來人士可選擇不買;以公司名義買樓的也可選擇以個人名義買。一旦買下,如果有需要在較短期之內套現也毋須多付額印稅。如果外來人士購買能力較本地人高,又或大家認同本地人應有優先權買樓自住,又或大家認同買樓自住不需要用公司名義進行,針對外來人士和以公司名義買樓的即時額印稅的精神不在於「辣」,而是在於其理念與政策目標相扣。同樣道理,扣除通脹增值的資本增值稅也十分公平,置業人士不用擔心一旦環境有變,需套現要付上沉重代價。

然而,政治上資本增值稅比額印稅較難推行,主要是議員當中有自置物業的居多,大家都不想資本增值稅損害自己的利益。自己既早已上船,現時的額印稅對自己影響不大。此外,自己又不是地產代理,地產代理也只是三萬多人,他們的死活不是自己最關心的議題,當可理解。針對外來人士和以公司名義買樓的即時額外印花稅是太嶄新的想法,絕對是特區政府和他們想像之外。

嶺南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何濼生

地產網大革新,即睇最新樓價走勢、最全面地產新聞及筍盤情報!

「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現推出8升級功能,財經資訊,實時實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