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變歐元解體 香港政府交白卷

歐盟領袖舉行峰會,被視為化解歐債危機的最後努力,可惜無論結果如何,都不會有甚麼特效藥能在短時間內減輕歐豬國的債務負擔,不可能令市場相信歐元區可以永久地維持完整,對歐元走向解體的恐慌也將揮之不去。歐元有甚麼三長兩短,不但金融市場遭殃,亦會波及商業和民生層面,影響十分巨大,香港有做好應變準備嗎?

自從德法領袖揚言不介意有歐元區國家選擇「離開」之後,歐元可能解體並以其他貨幣取代,便不再是不可想像的情景。不過,如果歐元真的被取代,又或不再以原有的形式存在,這個轉變過程必定非常突然及混亂,因為任何有序解體的計劃都會被市場恐慌推向土崩瓦解,金融及商業風險即時上升。香港是開放型經濟,又是金融中心,各行各業以至普羅大眾都會被捲入,絕無誇張。

市場預期如果歐元解體,無論以新歐元或其他貨幣取代,均要面對非常激烈的匯率重訂過程,強國貨幣有可能大幅升值,弱國貨幣則肯定大幅貶值,對進出口企業造成的嚴重後果可想而知。究竟要怎樣對沖難以估計的匯率風險?歐洲的生意夥伴一旦捱不過去,會否產生大量爛帳?如果交易的計價貨幣不再是原來的歐元,日後條數點計,有甚麼法律責任?面對這些商業風險,中小企業的處境最艱難,也最無助。

在金融層面,市場較多關注歐元解體如何影響金融機構的資產安全,其實本港很多升斗市民的資產,同樣與歐元的命運緊緊綁在一起。近年大行其道的投資基金,以至打工仔每月焗供的強積金,有相當部分都投資於歐洲股市、債券、貨幣及其他金融資產。如果歐元難逃厄運,這些金融資產會否蒙受重大損失,小投資者及打工仔要如何自處減低風險,至今未聽聞相關機構提出過建議。

最近,很多歐洲企業高層表面上說歐元解體的機會微乎其微,背後已着手製訂應變計劃,預早調動資金,為最壞情況做準備。有歐洲老牌基金則聘請法律專家,研究金融合約在後歐元時代要面對甚麼法律風險。此外,一些歐洲國家的中央銀行,也在私底下評估恢復印製本國鈔票的可能性。雖然各方均不願看到歐元解體,卻不敢掉以輕心。

特區政府的財金官員到現在只是一味說密切觀察形勢,監管機構亦只着眼於宏觀層面,對於工商業要做甚麼準備,普羅大眾又面對甚麼潛在風險,全部隻字不提。或許有人會說,高調談論歐元解體恐怕加劇歐債危機,但香港真的有這麼大影響力嗎?其實及早預警,講清楚如何應變,相比被殺個措手不及,不是更有利於防範風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