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債危機燒遍歐元區十七國,市場最擔心歐洲信貸冰封導致全球緊縮,將觸發資金從亞洲新興市場大撤退,很不幸,走資噩夢已經成真。人民銀行最新的數據顯示,十月份外匯佔款餘額錄得八年來首次下跌,相當於一個月流走了一百三十多億美元,絕非小數目。雖然香港沒有類似的統計可供比較,但種種迹象顯示,走資已經開始。
最明顯是銀行同業拆息異動。從十一月起,無論是短至一周或長達六個月的同業拆息,均全線上揚,之後一直在高位徘徊,到最近一兩星期再度加速上揚,升勢相當凌厲,部分期限較短的拆息更加是近乎直線上升。雖然同業拆息整體仍處於較低水平,但論升幅則相當顯著,反映資金市場供求已變得緊張,可視為走資的佐證。
另一項可供參考的指標是特區政府債券銷情。昨天金管局代政府向機構投資者發行總值二十五億港元的五年期債券,只獲得零點六倍超額認購,是過去兩年來十二次發債中,超額比率最低的一次。此外,上月初發行的兩年期政府債券,超額認購比率同樣不及以往。由於政府債券一向是外來資金,尤其是避險資金喜歡靠泊的資產,長短期債券認購反應轉淡,是資金流向改變的訊號。
每逢出現走資,最先被捨棄的必定是流動性最高的資產,在香港自然是股票。亞洲開發銀行在剛發表的經濟報告中,不諱言九月港股大瀉,正是外圍轉差觸發資金撤退的結果。雖然港股近期已經回穩,但成交金額一直在低位徘徊,未能擺脫乾升乾跌,可見資金撤走後沒有回頭。亞銀更警告,一旦歐洲危機惡化,亞洲市場走資規模將更大。
當最易脫手的資產被賣掉之後,下一波將會是流動性相對較低的資產,物業便屬於這一類。有不少意見認為是政府出招打壓才導致樓價回落,其實這極其量只是導火線,真正原因是樓市失去資金承托。不妨看看,本港的港元廣義貨幣供應量,早前出乎意料錄得按年收縮,與樓價轉勢的時間何其巧合。如果資金繼續從香港流走,樓價自然要繼續尋底,昨天有外資券商預期,由於資金緊絀,樓價在未來兩年下跌三成也不出奇。
歐美經濟一直無起色,本港經濟卻高速增長,背後全靠大量熱錢湧入,刺激服務業需求,成為增長火車頭。服務業不僅是指零售消費,其實金融投資、物業買賣、出進口貿易等,均是服務業的重要環節,同樣會因資金流入而水漲船高。展望明年,本港的外貿表現已被一致看淡,如果加上資金大撤退,金融地產等服務業亦將劫數難逃,難怪分析員會把明年的經濟增長預測愈調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