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放水可翻身 歐洲撲水為吊命

全球七大央行一齊放水救市,中國人民銀行率先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半個百分點,緊隨其後是以歐美為首的六家央行宣布擴大貨幣互換安排,變相由聯儲局提供低息緊急美元貸款,令環球股市為之一振。雖說同樣是放水,但人民銀行和另外六家央行的做法,本質上有很大分別,放水的目的不同,針對的對象不同,效果分別甚大,必須分開看待,不能一概而論。

先說中國,昨天新鮮出爐的官方及滙豐兩項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均低於五十的盛衰分界線,其中又以官方指數最震撼,因為調查對象多為大企業,有別於滙豐指數中有較多中小企業;而且官方指數更是自二○○九年初以來首次收縮,反映經濟面臨像金融海嘯時的巨大威脅。人行選擇此時出手,除了展現「國際聯手」之外,更重要是自保。

在下調存備率之後,將釋放約四千億元人民幣存款供銀行放貸,具有雙重意義。首先,可以為經營困難的企業提供資金周轉,有本錢繼續捱下去。其次,貸款變得鬆動,可以為新投資項目提供財源,當外貿萎縮時,再度由投資領軍帶動增長。在「十二五」期間,全國等着開工的新投資項目多不勝數,只待中央一聲號令,人行及時放水配合,內地經濟要翻身並非太困難。

歐洲的處境便惡劣得多,要撲水吊命!不妨先簡單說一說「貨幣互換」,具體做法是由其他央行以本國貨幣,向聯儲局兌換為美元,在協定時間到期後,連本帶利把美元歸還,性質與貸款相似。雖然新的互換安排涉及聯儲局和另外五家央行,但真正急切需要美元的只有歐央行,其他央行不過是幫忙站台,營造全球聯手的氣勢。

為何歐洲急需要美元呢?歐洲大型銀行在國際貿易及投融資業務中,持有大量以美元計價的資產及負債,需要充足的美元資金才能順利運作,正常情況下很容易從貨幣市場找到美元,可惜這個市場現在已乾涸,必須以極高利息才借到錢。歐央行向銀行提供歐元,借幾多都無所謂,但無限量提供美元資金則有技術困難,惟有靠聯儲局開水喉。所以擴大互換安排絕非吉兆,顯示部分歐洲銀行已到了生死存亡邊緣,隨時會因周轉不靈爆煲。

歐美六大央行放水只是為歐洲吊命,並未解決根本問題。銀行之間失去互信,是因為歐債危機愈鬧愈大,不知對手的潛在損失多大,萬一無錢還便攬住一齊死,倒不如少借為妙。央行聯手,帶出的正面訊息是認同救市出手要快、聲勢要大,各自為政只有死路一條,但如果無法盡快為主權債務危機設下停損點,找出解決方法,恐怕神仙也難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