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錯開有路 樓市如霧似花

一年多來,政府一直出招調控樓市,地(增加供地)、貸(慎做按揭)、稅(額外印花稅)招數出盡,終於收斂了炒風,令樓價初現轉勢。金管局的調查指出,上季負資產宗數飆逾三十三倍,涉及金額飆逾七十倍,佐證樓價轉勢的現實。面對市況逆轉,擺在政府面前的嚴峻課題是:調控政策何去何從?政策的選擇與拿捏不易,因為現實不容政府再度做錯決策。

本港房屋政策一錯再錯,已蓋棺論定。「八萬五」推冧樓價造成負資產之災,是錯在「放」過龍的典型;而藉勾地機制造成供地斷層,以致在美國的次按爆煲的大勢下,本港催谷起最大的樓價泡沫,是錯在「收」過龍的典型。雖然政府承認了當中的缺失,但關鍵是政策收或放,如何不再犯錯,仍是當前最大的考驗。

負資產急升,表示未償還貸款額超過按揭物業市值的個案大幅增加,這是樓價下調出現的效應。但觀乎一手新盤的銷售價格企硬,仍然人氣不弱,炒家偃旗息鼓之際,用家尚且殷切以求,以致樓價錯亂脫節。由於樓價前階段嚴重泡沫化,一手盤與二手樓、洋樓與唐樓、新樓與舊樓、居屋與公屋,成交價雞犬皆升,而當市場重新喚醒理性時,不同類住宅的樓價走向不一,未改錯亂。

這種現象歸咎於之前政策失當造成,非理性上升的樓價,不會馬上回復理性的分類有序,價格回復合理有一個較長時間的磨合過程,對當前樓價是否合理,容易帶來誤判的風險。同一時間,政府給出的訊息也是模糊的,一方面今年賣地收益可能破紀錄,顯示土地供應已大增;另一方面勾地表住宅地皮所剩無幾,顯示供應有收手迹象。是否政府應對市況的供地策略一時不知所措?

施政報告的房屋策略,主力放在資助房屋上,當中有兩個看點:一是復建居屋與「置安心」兩項供應並存;二是上述供應幾年後推出,可能與中小住宅限呎地增加的供應打對台。此情況可致本港面對短期樓價因供應仍然短絀穩好,中後期則因中小住宅供應大增受到衝擊。要理順這種狀況,防止出現風險,當前的政策拿捏就分外重要。

現實之所以不容政府做錯決策,就是要避免重演樓市走向另一極端。政府說要保證供應,又強調無地在手,足以惹市場疑慮,另一個憂慮是,特區政府明年換屆,新舊交接之際,房屋政策是蕭規曹隨還是另起爐灶,存在着不確定因素。說到底,在已經一錯再錯之下,房屋政策未達致確立長期的政策目標,以及可持續的土地供應機制保障,樓市前景的預期如霧似花,出現大波動的風險尚難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