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限談判變豪賭 錯判形勢恐慘輸

美國上周公布的公司業績較預期理想,加上希臘第二輪貸款援助計劃獲得通過,歐洲債務危機初現曙光,這枚被視為影響全球金融市場的三大炸彈之一有可能拆除,歐洲和美國股市上周五收市皆向好,似在為金融危機紓緩預先慶祝。

但市場歡喜的情緒維持沒多久,就被美國兩大巨頭的談判失敗摧毀。美國總統奧巴馬及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博爾納就美債提限的談判,上周五宣告破裂,與近期華府與國會雙方釋出善意的大氣候突然逆轉,結果頗出人意表,雙方周六再談判,可惜仍無結果。

究竟奧巴馬和國會領袖心中盤算的是甚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讀和分析,但美國明年是大選年,他們對於爭取有利本身選票的興趣和熱誠,顯然遠大於對美國債務違約風險的紓解。這種在談判桌上形同孤注一擲的「豪賭」作風,毫不足取,隨時賠上美國債市及經濟穩定。

按照華府的說法,美債提限的「死線」是八月二日,若美國政府與國會不能在限期前達成共識,美債違約風險必會大增,影響所及,美國不僅會失去最高的信貸評級待遇,投資者對美債的信心亦嚴重受創,美國財政部日後向外發債,肯定要支付更高昂的利率,全球大量以美債孳息作為訂價參考的金融工具亦會陷入一片混亂。

如果「死線」的日期真確無誤,可以預計美國國會的領袖目前即使如何口硬,擺出各種強硬姿態將自己置於道德高地,到時都必定要向現實低頭。問題是到底真正的「死線」畫在哪裏?

按照博爾納的說法,他要在七月二十七日向國會提交法案,以便在「死線」前通過,換言之,他的「死線」畫得較早。若按照財政部官員私下的說法,由於七月份稅收金額優於預期,財政部有較大空間應付政府開支,毋須在「死線」後即時向外舉債,意味財政部有條件將「死線」畫得較後。

美國是全球經濟大國,向來自詡市場具有高透明度,但在關乎美國經濟安危的關鍵時刻,竟然未能向市場釋放清晰的訊息,讓投資者知所進退,反而任由府會領袖為本身的政治利益「鬥氣」,置全局安危於不顧,情況十分兒戲。

坦白說,美國即使是全球最大負債國,但私人企業和民間的財富依然相當驕人,美國整體有足夠能力償付債務,這點應該毫無疑問,現在出現違約風險問題,大部分源於技術上和制度上的制約。雷曼兄弟出現財政危機時,聯儲局限於權力範圍未能出手相救,最終釀成巨禍,是美國財金當局錯判形勢的結果,這次美債危機若因府會領袖的政治博弈處理失當,隨時有機會演變成另一場超級金融海嘯,禍害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