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放緩 債務前景更灰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的數據顯示,六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五十點九,按月回落一點一個百分點,連續第三個月回落,且創下二十八個月新低。距下穿盛衰分界線,僅一步之差。與此同時,歐洲主要經濟體製造業亦呈現回落,以致歐元區的製造業表現下降態勢。美國相關指數雖反彈,暫未肯定擺脫回調格局,全球經濟齊齊放緩似成定局。

經濟衰開頭,下半年難樂觀,放緩不可避免。主要因為:其一,政策轉向緊縮的必然。之前各國的貨幣或財政政策,俱以刺激經濟為首務,現在開始轉向緊縮,尤其新興國家備受通脹困擾,轉向緊縮顯得尤為急速,主要大國包括中、印、巴西等俱無例外。發達國中如英、美、日仍保持極寬鬆,但像美國聯儲局結束量化寬鬆,亦被視為準備轉向緊縮。

其二,通脹推高成本的後果。肆虐於全球的通脹,快速推動成本上升,不僅打擊消費意欲,也挫傷投資意欲,社會財資的注意力,進一步轉向資產炒作,做實業深受銀根與成本打擊,顯得難上加難,拓展意欲跌至谷底。這種局面不限於個別國家,成為世界性現象,以致經濟外在、內在的風險都很高。

其三,經濟決策干擾增加風險提升。金融危機發生時,國際上救市謀復甦,呈現團結、協調的氣氛,經濟復甦出現後,這種氣氛逐漸蕩然無存,在再平衡的口號下,各國走向以鄰為壑,彼此爭奪資源、豎立壁壘,互利貿易的推動更加困難,成為製造業發展的障礙。

經濟放緩發生在當下,與上升周期有極大分別。眾所周知,全球在通脹肆虐下,另一個突出的困難,就是債務的危機揮之不去。債務危機存在,與經濟放緩交織,將發生更深化的惡性循環,以上述經濟放緩的原因為例,債務危機隨時強化放緩的影響,如限制財政政策的施展,激化通脹及風險的憂慮,加深國際的分歧與爭拗。

轉個角度應當看到,在經濟放緩之下,國民經濟的產出下降,民眾收入縮減,對削赤減債會是致命的打擊。可以說,沒有經濟持續的增長,削赤減債就是天方夜譚。這無論對於深受債務危機籠罩的歐洲,還是債務違約困擾的美國,甚至地方債風險冒起的中國,都沒有例外。

值得憂慮的是,面對經濟放緩與債務危機的惡性循環,各國沒有可行的策略去擺脫。以美國為例,碰到這樣的局面,市場深恐聯儲局無計可施,重新啟動第三輪量化寬鬆,加劇通脹對全球經濟的傷害。不但美國,各國都面臨政策不慎、政策過龍、政策失當的風險,經濟受傷的警鐘長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