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講場:美推量寛對港未必壞事

本港通脹升溫已成定局。由食物和租金帶動,今年全年計甲類消費物價指數勢將超過4%。很多人認為歐美多國央行的「量化寬鬆」(QE)是全球通脹加劇的肇因。但是觀乎是次通脹壓力最大在於糧食;而歐美卻仍面對接近雙位數字的失業率,量化寬鬆推高通脹之說恐難成立。

QE非全球通脹肇因

通常貨幣供應過大推高通脹都是透過推高需求所造成。而目前大多數企業的剩餘生產力仍多,因此量化寬鬆推高通脹,只不過是商品炒家投機炒賣的藉口。相反,由於去年天氣反常,農產品失收,便造成糧食和棉花等產品價格急升。

對香港而言,由於很多進口都來自大陸,而其他來自日本澳紐等地的也不少,弱美元顯然進一步推高進口通脹。同時,因為香港的出口和旅遊業受惠於弱美元,就業人數近月屢創新高,而失業率則持續下跌,工資也有上調的壓力。

筆者固然希望工資上升幅度可追上甚至超過通脹。但是香港對弱美元和農產品因失收所造成的通脹,的確是無能為力的。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日前稱會制訂短期針對性的紓解民困的措施,算是回應低下階層市民憂慮,但不會改變通脹走高的事實。

港不宜迴避匯改

其實在聯繫匯率下筆者憂慮美元轉強多於憂慮美元轉弱。美元轉強,本港出口必會受拖累,而經濟就面對下滑的風險。一九八五年本港幾乎陷入零增長,就是因為美元呈強勢。一九九五至一九九八年乃亞洲金融風暴醞釀期和高峰期,期間美元同樣呈超強的勢頭。相反,美元弱勢期間香港經濟通常出現榮景。

雖然弱美元會為香港帶來通脹,但由於工資通常差不多同步上升,問題也不大。反過來如果美元過強,香港的出口和旅遊業不景,本港將面對通縮壓力,但負債不會下調,而工資下調亦不容易,以致失業率上升,經濟出現收縮。

長遠而言,香港實在不宜迴避匯率改革這重大議題。官員為免惹來投機,向外界從來宣稱不會改動聯繫匯率實可理解,但同時應認真研究與美元單一貨幣掛鈎以外的其他選擇。觀乎新加坡和新西蘭等地,經濟規模遠比香港小,仍不用盯住一種貨幣,指脫鈎是不得了的事情,好像天要塌下來的樣子並無理據。

嶺南大學公共政策 研究中心主任 何濼生

跨媒體地產網新居入伙 幾萬個精選樓盤 歡迎睇樓!
《on.cc東方互動》推出全新購物網站《生活購物》,大量賀年及婚禮用品3折起發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