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講場:滬國際板好事多磨

上證所國際板由熱變冷,講了多時也「只聞樓梯響,未見人下來」。一向翹首以待、欲飲頭啖湯的兩大巨企——滙豐控股和中國移動,也漸漸懶得再提這樁事。往年熱議之際,國際板無疑大有搶閘勢頭,到底是人算、天算,哪一處閃失造成熱變冷?

就國際板推出,坊間投行等機構的預測出台,已是一再跌碎眼鏡。官方的表態也由清晰變含糊,譬如,中證監高官六月底說國際板暫無時間表,直言關乎法律障礙,到九月變口風:積極研究境外企業到內地發行股票和債券的相關制度,推進國際板建設。很明顯由實講到虛,似乎國際板不過在研究階段。

內企融資慢成障礙

可是中證監另有官員直指推國際板,不僅涉及技術準備、制度規則設計,還有部分因素取決於社會、輿論共識,因而需要解釋說明,需要輿論準備。說法有點「耍太極」意味,但並不推諉於似乎連技術準備、制度規則設計都未及要求。實際上,提及的「輿論準備」並非欠缺,滙控、中移等多家有意回歸的企業都聲言萬事俱備,只是「輿論準備」被攤涼了。

倒是有專家說到要害,認為國際板有推出時機的問題,關鍵看市場狀態,因為涉及資金分流問題。國際板當下推不推,不是技術準備或輿論準備為考慮,而是時機選擇,目的是先滿足內企的融資需要,再去照顧境外企業的融資需要。國際板在推出時機上受阻,是因為內企的融資進度緩慢,很難提確切的時間表。

機不擇時 進退兩難

這邊廂,國際板這艘大船擱淺;那邊廂,決策者急着打造另一艘小船——推進場外市場建設。打造場外市場的目的,是為達不到上市標準的公司提供股份交易的平台。從長遠整體策略而言,這項建設是必要的。對於上證所而言,國際板同樣是長遠整體策略的需要,但國際板擱淺了,場外市場後發先至,就可窺策略先內後外的玄機。說不定場外市場建成,國際板還在深閨未出閣。

先滿足境內、再照顧境外,做法沒甚麼不對,像滙控、中移那樣的優質企業,何愁融資門路?反而如何拓闊內企的融資門路,是內地頭痛的事。金融危機一時還過不去,更增加了內地融資的需要和困難,採取先內後外的專注策略是正確的,外企或輿論無從置喙。可以檢討的是,把國際板搞熱了,境外企業花了大把工夫,到頭來賺了個望穿秋水、吊足了癮卻難成事,也沒有個明白交代。

也許,隨着國務院批准上海建兩個中心後,就着建國際金融中心的雄心嶄露,一時頭腦發熱,弄了個國際板出來搶閘,怎知好事多磨難以脫胎。與其說是現時等擇時機,不如說是當初機不擇時,超脫條件允許去設定發展,搞成現今進退不得的尷尬。

money18專論

網址:money18.on.cc

跨媒體地產網新居入伙 幾萬個精選樓盤 歡迎睇樓!

Money18新功能「18好路數」為你預測心水股票升跌機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