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頻交易可設限速機制

近年在美國流行的「高頻交易」,證監會行政總裁韋奕禮認同若「高頻交易」不受制約,未來可能導致更多「快閃跌市」事件。

美股今年五月發生快閃跌市,不少評論矛頭直指高頻交易為當日跌市元兇。高頻交易其實沒有確實的定義,但有幾項特點,包括頻密交易但利潤微薄、持股時間極短(美國的例子是十一秒)、不會持大量倉過夜。

韋奕禮在英國《金融時報》撰文,指高頻交易可行的制約方法,包括在危機時期通過交易制度及科技系統,對高頻交易限速,以及通過不同徵費增加交易成本。

減慢交收系統速度

限速建議包括設定「短路機制」,(在股市指數升跌逾某一預設比例時暫停交易)、限落盤價,或在科技系統上設定某種「煞車手掣」(handbrake)機制,以減慢接收交易系統的速度。

增加交易成本方面,他引述英國金融服務局主席Lord Turner所倡議的徵稅方式,包括由政府收取印花稅、監管機構收取徵費,又或由證券交易所就發出過量買賣盤收取「罰款」。

單一買賣主導有弊病

韋奕禮認為高頻交易雖然可以提高價格發現效率、增加流通量、收窄買賣差價、減少跨市場股價偏差,以及增加成交量等方面有積極作用,但也非沒有弊處,因為當市場由單一買賣策略主導時,便會變得脆弱。

他認為監管機構須作回應,以維持不同市場參與者的良好組合,才能確保高頻交易對市場帶來的好處,蓋過成本高了的壞處。

Money18新功能「18好路數」為你預測心水股票升跌機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