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星再爭基金落腳

美國落實金融改革法案的同時,英國又大幅調高金融機構的稅款,加速投資基金的「東進政策」,香港及新加坡亞洲兩大金融中心更成為基金落戶遠東的兩大首選,《中銀香港經濟月刊》報告指出,港星兩地的基金業競爭日益劇烈,本港雖然在資產管理規模上領先新加坡,但新加坡在發展速度卻優於香港,並指香港應進一步發揮自身優勢,鞏固其作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的地位。

歐洲人東來漸成氣候

經常接觸外地企業高層的安理國際律師事務所合夥人雷永業則指出,歐洲人來亞洲工作已見趨勢,除作為金融中心的英國稅收偏高外,亞洲股市向好亦為主因。而本港生活水平與外國接近,投行人員多駐足本港,而對沖基金經理定居新加坡則較多。他指出金融業人才流入本港,亦間接刺激本港消費活動,惟亦提醒,與鄰近金融中心相比,本港居住環境最大障礙,其中空氣污染嚴重及國際學校學位不足的問題,更急需解決。

港佔地理優勢 星狂追

中銀香港的報告指出,美國金改法案通過相信是促使部分基金業遷至監管環境較佳的香港及新加坡,由於新加坡在稅務安排、產品創新能力、市場敏感度,均領先於包括香港在內的其他亞太市場,香港要爭取成為區內資產管理中心,需要進一步優化香港基金業的發展環境。

中銀香港認為,面對新加坡基金行業迅速追趕,香港應利用地理優勢,提升其管理新興市場特別是中國內地資金的能力及吸引力,並在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積極與內地進行跨境資金流動安排,利用現有的QFII及QDII的方式,強化香港作為海外資金投資內地市場及內地資金投資海外市場基地的功能,並在法規與稅制上配合,滿足不同類型基金公司的發展需要,進一步優化香港基金業的發展環境。

設立據點搶亞洲市場

事實上,在過去一段時間,包括國際投資者索羅斯、「歐洲股神」富達投資總裁安東尼‧波頓、「新股神」比爾‧米勒加等國際知名投資者,紛紛來港設立據點以搶佔亞洲市場。

其中波頓今年四月更與妻子由倫敦移居本港,雖然波頓透過公關強調,來港定居並非出於稅務考慮,但就承認遷居本港,可以更方便得到富達亞太區研究團隊幫助,除更有效管理今年新成立的「中國特別情況基金」外,亦可更貫徹了解內地的投資機會,以爭取基金回報。

Money18新功能「18好路數」為你預測心水股票升跌機會率